金立诚追忆父亲金仲华:地图绘风云 身教育后人

作为金仲华后人,金立诚受邀参加近日在桂林举行的“国际新闻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但因年事已高未能亲临。10月23日,他在家中与记者长谈,讲...[详细]

跨越时空的抗战记忆:陆良年桂林捐赠父亲陆诒手稿

捐赠仪式上,陆良年将父亲陆诒战地通讯稿的手稿复写留底本,复写留底笺本捐赠给广西师范大学。他表示,其中部分字体已褪色,需要修复,希望借助学校文献修复技术力...[详细]

从抗战烽火中走来:从国新社到中新社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有一群新闻记者以笔为帜,在抗日战场上筑起了一条直抵海外的信息传播通路。他们就是中新社的先辈——国新社同人,用新闻照亮黑暗,用真相抗击侵略,写就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为何说抗战时期这场“秘密大营救”救了半个中国文化界?

80多年前,一场紧张刺激的“秘密大营救”在香港悄然展开。整个营救过程中无一人被捕,无一人牺牲,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原来,中新社与记者节有这么深的渊源

记者节设在11月8日,有其特殊的纪念意义。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成立之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