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马: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鲈鱼“文章”
- 发表时间:2023-11-26 23:43:52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此时,渔业产业园管理员韦艳辉正在展示厅的大屏幕前,监测整个渔业产业园的生产情况。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26日电(韦明崧 莫慧玲)初冬的暖阳照耀在巴马燕洞镇子帽村的现代渔业产业园,成群的淡水鲈鱼在鱼塘中悠闲地游动,几只盘旋的水鸟忽而掠过水面,留下一弧清亮的水花。此时,渔业产业园管理员韦艳辉正在展示厅的大屏幕前,监测整个渔业产业园的生产情况。

渔业产业园管理员监测生产情况。韦明崧 摄
按照“观、管、巡、处”的原则,产业园通过优化网格设置、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引入渔业兴农智慧系统、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人技协同,实现渔业产业园基础数据、区域动态、状态可视化,问题发现、上报、解决信息化,促进渔业走上智慧、高效、低耗、优质的精细化养殖模式新台阶,实现了养殖效益最大化。
“以前都是靠人工一个个池子去查看,87个鱼塘测下来要大半天,耗时费力。靠经验投喂饲料、判断安全,还会出现不及时,影响鱼的产量和环境的安全。自从装了数字渔业系统后,它能自动控制相关设备,对增氧机、水泵等自动启停,实现了水产养殖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并根据实际科学安排饲养员投喂和整治。”韦艳辉说。

图为渔工们正在池边打捞淡水鲈鱼。韦明崧 摄
数字渔业系统的应用,不仅省事、省工、省钱,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致富。目前,该基地吸纳50名群众就近就业,年人均收入5万元,为子帽村集体增收12万元。同时拉长了产业链条,通过培训当地上岸渔民、养殖户从事生态养殖,引导低收入农户、回乡青年和返乡务工人员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就业创业,实现了产业富民。
“我们的淡水鲈鱼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青睐,连日来的销售量也一直增加,养殖前景很广阔。”基地经理卢勇福说道。
“我们以‘产、村、人’融合为路径,将不断完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做足生态绿色发展的鲈鱼‘文章’,把现代渔业产业园打造为巴马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之一,让当地经济焕发新活力。”巴马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商金团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