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市灌阳县水车镇合成村: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乡村
- 发表时间:2023-12-15 14:57:33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日前,在桂林市灌阳县水车镇合成村老祠堂里,灌阳县医保局派驻的第一书记陈念强,正在向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宣讲当地的红军故事。
中新网广西新闻12月14日电(蒋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做好产业扶贫文章,建设美丽乡村!”日前,在桂林市灌阳县水车镇合成村老祠堂里,灌阳县医保局派驻的第一书记陈念强,正在向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宣讲当地的红军故事。
陈念强自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工作深有情怀,在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中,他自告奋勇,2023年3月担任了合成驻村第一书记。自此,他带领村民奋力发展产业,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
驻村队与种植户探讨种植技术。
合成村苗源屯有着红军红三十四师修整地旧址。陈念强到任后,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任务:走访村里的老人,发掘他们身上的红色故事。在走访过程中,陈念强听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有的老人亲身加入红军队伍;有的老人在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做出了贡献;有的老人已不在世,但他的子孙们继续讲述着红军经过灌阳的事迹。
陈念强认真地记录下这些故事,带领党员群众重走红军旧址,重温红色故事,并积极开展与邻村邻镇交流,追寻着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线,将红色故事继续传承。
怎么把红色基因传承下来,融入干部群众的血脉里,提高干事创业的执行力,落实到乡村振兴具体工作上去,这一直是陈念强努力的方向。
“今年我们村种植了约100亩丝瓜,丝瓜络收购价格30多元一公斤,给村里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坚定了我们发展种植丝瓜的信心。”陈念强介绍说,蔬菜种植一直是该村的传统产业。年初,陈念强组织驻村队员莫敢、陆文发与村委副主任盘建发,赴湖南、广东和考察丝瓜络销售情况。回来后,他们根据本村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决定试种丝瓜,并与桂林仁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和技术指导合同。
村民盘建发率先种下60多亩丝瓜,其他8户脱贫村民及邻村见村里与企业签订销售和技术指导合同,销售和种植技术有保障,心里吃下了“定心丸”,也开始跟种。据盘建发介绍,今年是种植丝瓜的第一年,投资成本比较高,扣除成本后,预计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左右。
脱贫户李成龙笑着说:“我也种了两亩多丝瓜,平时在管好自己种的丝瓜后,还和老婆去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可得80元工钱,很合算。”
据了解,该村因地制宜,在落实好“一村一品”工作中,立足科学规划、抓好技术支撑,确保产业发展健康,同时依托“党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汇聚专业力量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入村入户解决农户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急事、难题,做好为群众增收的文章,成立了村民经济合作社,帮助村民推销收购本地蜂蜜、茶叶、红薯等土特产,还打造包装“苗源鱼干”,销售去外地。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驻村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陈念强带领驻村队扑下身子实干,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村民解决操心事、难心事、烦心事,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