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节庆展会
字号:
“桂字号”宜州桑蚕茧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南宁举行
发表时间:2024-12-23 11:00:4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12月2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起并指导,河池宜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桂字号”宜州桑蚕茧产品产销对接(南宁)活动暨南方丝巢南丝新壮锦发布会,在南宁举行。

  中新网广西新闻12月22日电(林艳华 林浩)12月2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起并指导,河池宜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桂字号”宜州桑蚕茧产品产销对接(南宁)活动暨南方丝巢南丝新壮锦发布会,在南宁举行。

图为活动现场。林浩 摄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广西丝绸文化,展现丝绸家纺与家居服装的独特韵味,拓宽广西丝绸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桂字号”丝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赋能乡村振兴。

  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9年稳居全国首位,生丝产量连续15年蝉联全国第一。其中,宜州区蚕茧产量稳居县域首位。全区现有桑蚕茧丝绸产业企业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仓储交易平台企业2家,具备出口资质的企业4家。2023年,宜州桑蚕加工业产值高达56亿元。

图为活动现场。林浩 摄

  壮锦,是壮族人民凭借精湛手工艺与丰富想象力创造的独特技艺,与云锦、宋锦、蜀锦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锦”。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手工壮锦多以棉线或麻线为经,棉线或丝绒线为纬。南丝新壮锦采用广西特色的绿色有机桑蚕丝为原料,填补了全蚕丝作为壮锦面料织物经纬线材的空白。

  发布会上,以南丝新壮锦精心设计的系列作品惊艳亮相,涵盖服装、配饰、箱包、文创产品等,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特别是将南丝新壮锦面料与广西各民族文化精髓融合的“呗侬锦”,被誉为“壮族的哈达”,既展现了织锦的绚丽图案与精湛工艺,又镌刻着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情与底蕴。

  此外,主办方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广西丝绸文化与民族服饰影像展、网络红人视频展以及丝路市集等,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西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活动由河池宜州区农业农村局、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方丝巢家纺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