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师专深耕师范主业 为乡村教育培育“好苗子”
- 发表时间:2024-07-25 16:46:5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年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提升师范生师德师风水平、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为乡村基础教育培育了大量“好苗子”。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5日电(杨红秀)近年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提升师范生师德师风水平、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为乡村基础教育培育了大量“好苗子”。
优化师德养成教育,涵养师范生乡村情怀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师范生牢固树立为乡村教育作贡献的精神以及服务意识,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乡土认同感,使师范生从内心愿意扎根乡村,振兴乡村教育,学校积极探索师德养成教育模式,构建了“三全育人”的师德养成教育体系。一是全员育人。学校领导和系领导为师范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等师德涵养课程,专任教师、辅导员以及行政教辅人员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二是全程育人。将师范生的师德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全程,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课程思政将师德教育渗透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中,从入学教育、课堂教学、见习实习、最后毕业,每一个过程均贯穿师德教育。三是全方位育人。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校长和教师请进课堂,及时发掘、宣传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三下乡”、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将师德教育寓于其中。
搭建了三个“修师德、铸师魂”平台,开展系列契合师范生成长、匹配师德养成的主题活动:一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红色教育通识课程,建成了红色教育导师资源库,红色教育现场教学资源库,红色教育项目资源库,红色教育作品资源库等四个具有乡村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二是建设师德教育陈列馆。通过呈现中国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名言或生活事迹及师德模范教师的故事,引导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三是开展“师德讲坛”教育活动。通过系列讲座、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不断推动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培育师范生的乡土教育情怀。近年来,“师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获自治区级“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美术系获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10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钢琴”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朗诵艺术”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近80%的师范类毕业生扎根到乡村教育一线就业创业,有效缓解了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
紧紧围绕桂北乡村基础教育发展人才需求,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大胆进行课程创新、教学创新,有序推进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强化师范生师范技能为立足点,推动师范专业开展综合改革,创建以师能培养为本位的“一三五”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全程,三维模式,五能模块”。“一个全程”——全程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三维模式”——“师德养成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艺术素养浸润”。“五能模块”——“师德教育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教师教学技能+艺术实践能力”。开创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八证书”认证制度,即学生在校期间要求获取8个教学基本功证书(三笔字、普通话、班主任工作、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5个必修证书+3个选修证书),方可毕业。实施“三平台、四阶段、六环节”的实践教学改革,“三平台”即:校内基础实训平台、市区优质小学实训平台和农村小学实训平台。“四阶段”即:教师技能培养形成阶段、教育观摩阶段、课程研习阶段、综合应用阶段。“六环节”即:校内基本功训练、课程实践、技能实训、优质小学见习实习、农村小学顶岗实习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六大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动下,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近三年,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学生在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和全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中获奖82项。师范专业建设亮点突出,2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2个专业获批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1个专业获批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功入选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打造协同育人机制、共筑师范生实践平台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U—G—S(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研究部门及教育培训机构协同创新,充分利用桂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职称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的资源,聘请他们担任师范专业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学校目前已聘用各行业优秀兼职教师137人。
通过“双导师”制、“名师工作坊”、挂职交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在线课堂共享、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支持师范生培养与乡村中小学、协同发展。如,该校与灵川县大圩中心校、临桂区两江镇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开展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平台及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库“四个共同”的建设活动,推动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与乡村基础教育深度融合。
目前,学校已与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等共建了116个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学校建成了广西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自治区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服务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示范性基地;有效整合了高校理论资源、政府行政资源、乡村小学实践资源,实现优势融通互补,为培育地方乡村教育“好苗子”创建了重要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