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大学林学院打破传统教学“围墙” 锻造林业创新人才
- 发表时间:2025-06-12 11:05:29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人工林面积与木材产量坐拥全国第一,如何将丰厚的资源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人才是关键。广西大学林学院以广西高等教改项目为支点,打破传统教学的“围墙”,通过数字赋能,构建沉浸式智慧教学新生态,锻造广西林业创新人才。
广西人工林面积与木材产量坐拥全国第一,如何将丰厚的资源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人才是关键。广西大学林学院以广西高等教改项目为支点,打破传统教学的“围墙”,通过数字赋能,构建沉浸式智慧教学新生态,锻造广西林业创新人才。
数字赋能:构建沉浸式智慧教学新生态
广西大学林学院林木数字化资源库堪称教学资源的“基因重组”。海量珍贵的林木标本,通过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与深度信息标注,转化为可随时调用、反复观察、无限组合的数字资产。这不仅打破了实体标本易损、稀缺、时空受限的桎梏,更将静态的“物”升级为蕴含丰富知识的“活教材”。
以此为基础打造的林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则彻底重塑了实践教学的边界。学生无需等待特定季节或深入偏远林区,在虚拟环境中即可安全、高效地完成从林木良种选育、智能造林规划、精准抚育管理,到病虫害AI诊断、森林碳汇监测评估,乃至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采伐作业优化与生态影响模拟等复杂综合实训,突破时空限制,学生视野与能力得到双重提升。
“双碳”+AI融合:重塑涉林人才培养
林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还深度融合“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需求,将碳汇计量、低碳林业经营等前沿内容融入实验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则贯穿始终,为学生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决策支持,学生利用AI工具处理复杂林业数据,进行生长预测、灾害预警、经营方案优化,掌握智慧林业的核心技能。而“碳库”的功能可视化、可操作化,培养学生主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意识和能力。
数字资源库和虚拟实验平台本身即是高水平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典范,学生直接接触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素养显著增强。
人才引擎驱动绿色未来
“林业的未来在科技,科技的根基在人才。”广西大学林学院负责人表示,学校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围墙”,目的是要培养出能驾驭现代科技、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韦鹏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