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探索践行“以赛促教”教育模式
发表时间:2024-09-13 16:32:1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并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教育模式。

  “提起首次到三江侗寨实践的经历,我印象深刻。当时,我们围坐在掌墨师旁,他为我们讲述侗族建筑。从每一根木材的选择,到每一道榫卯的精密设计,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来自广西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李宜轩说。

掌墨师杨恒金(左)与李宜轩(右)进行访谈。李昕玥 摄
掌墨师杨恒金(左)与李宜轩(右)进行访谈。李昕玥 摄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并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教育模式。

  据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褚兴彪介绍,“学院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竞赛,与学生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也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褚兴彪教授(左二)指导学生调研。李昕玥 摄
褚兴彪教授(左二)指导学生调研。李昕玥 摄

  李宜轩在学院的支持和褚兴彪教授的指导下,确定了以侗族木构为主题的研究方向。他先后六次与团队来到侗寨,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村寨进行了走访调研,获取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

  该团队在走访调研期间,除将内容汇总成文本资料外,还以侗族民居营建信息可视化设计为载体,将侗族营建技艺中繁复的术语与多变的结构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呈现,创作设计作品《侗族民居营建信息可视化》。该作品荣获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三等奖、第二十四届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主竞赛单元入围奖等荣誉。

  李宜轩介绍,该作品系统分析了侗族建筑梁柱等构件间的逻辑关联,并结合掌墨师的匠心独运,详细展现民居营造的各个环节,为受众深入了解侗族大木作民居穿斗式木构技艺提供了宝贵资源。作品内容涵盖木作结构、营建工具、独特技艺、营建仪式四大板块,不仅介绍了侗族建筑的种类、分布规律及大木作的组成构件,还以精美的插画展示了侗族大木作常用的工具与工艺、掌墨师的设计过程与特色营造工具。

  本项研究以田野调研为基础,运用数字化展示手段,填补了侗族大木作在信息可视化设计领域的空白,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千年的木作建筑文化贡献力量。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将继续坚持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李昕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