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港港北区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 发表时间:2024-10-10 10:54:26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走进港北区大圩镇大仁村,放眼望去,一排排辣椒苗在微风下轻轻摇曳,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港北区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全领域突破,应用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让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大显身手,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中新网广西新闻10月10日电(陆宏夏 苏蕊花)金色的秋风,逐渐染黄了浔郁平原,稻穗玉米的黄、石榴辣椒的红、葡萄的紫……农民陆续开始了秋收、秋耕、秋种的忙碌,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贵港市港北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大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力度,“食用菌”“桂系猪”“瑶山鸡”“武乐福荔”“富硒橘红”等品牌规模逐渐做大,农业逐渐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今年上半年,该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4%。
走进港北区大圩镇大仁村,放眼望去,一排排辣椒苗在微风下轻轻摇曳,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采用先进数字化种植技术,选育出适合港北地区气候、并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樟树清香和新型螺丝椒品种。”一亩田辣椒基地管理员余常红介绍说。
一亩田港北区设施蔬菜项目是港北区重点农业项目。基地由17个村集体共同出资抱团发展经营,总投资约1679万元,设施蔬菜项目占地13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占地540亩,主要种植反季节辣椒。
港北区不断丰富群众“菜篮子”,聚焦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冷链物流配送业,开展农业产业链招商,招引落地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科技创新力、有良好产出效益的好项目。目前,全区累计签约1000万以上农业产业招商项目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
科技解锁农业现代化的“新质”密码。港北区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全领域突破,应用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让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大显身手,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一年四季皆可出菇;智慧养猪,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一人可管理4000多头生猪;陆基养鱼,50平方米的圆池可养鱼4000多斤。
“科技+”模式改变农民“手把青秧插满田”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让农民从会种地变“慧”种地,该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54%,机耕水平97.94%,机种水平66.06%。港北区建成广西首个水稻智慧农场——港北区益农水稻智慧农场。
全方位夯实粮食根基。港北区以村和片区为基本单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因村因地制宜,连片规划、连片建设,流转土地59257.49亩,以村集体流转土地收租金、“新农人”租棚卖菜挣现金、闲置劳动力务工拿薪金、薄弱村扶持资金入股分红“一地生四金”的农业种植模式,发展集约化农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富裕。同时,选派农业、植保专家,畜牧、水产技术骨干,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畜禽场舍等现场,“零距离”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解难答疑,传授种植技术、养殖知识、防治要点,着力培养各类“土专家”“田秀才”。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家庭农场311家,培育高素质农民83人。
近年来,港北区牢固树立“资源优势就是产业优势”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荔枝产业,通过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产销购一体,“武乐福荔”已成为生态之果、致富之果、幸福之果。截至目前,武乐福荔种植面积超1.1万亩,优质品种有5000多亩,拥有荔枝蜜、荔枝果木炭、荔枝木家具等特色产品,武乐荔枝产业示范区也获评为贵港市现代特色农业市级示范区。
多年来,港北区依托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气候环境适宜等优势,因村制宜,发展沃柑、火龙果、百香果、葡萄、香水柠檬等一批地域特色的名优水果品牌,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水果产业发展之路。目前,港北区水果总面积2.8万亩,水果平均总产量1.2万吨。
产业强则农村富。港北区将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加大特色农业品牌培养力度,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