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织密医疗保障网 群众健康有“医”靠
- 发表时间:2024-10-02 09:00:50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医疗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医保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聚焦“扩、保、试、降、联、管、便”七大方面,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在巩固全民参保成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升群众医疗保障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疗保障工作是重大民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医疗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医保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聚焦“扩、保、试、降、联、管、便”七大方面,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在巩固全民参保成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升群众医疗保障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9月,南宁市医疗保障局获评“全国医疗保障先进集体”,全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健全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 全力推进参保扩面
全民参保不仅是筑牢群众医疗保障、托起幸福家庭的基本条件,更是构建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
市医保局发扬钉钉子精神,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精准匹配未参保人员及困难群众资助参保情况,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100%参保,牢牢守住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基本医保参保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7%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19—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年度总收入由104.92亿元增长至136.67亿元,基金运行平稳。南宁市工作成效吸引多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关注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参保氛围,确保百姓实现应保尽保。
不断强化待遇保障 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更好解决“看病贵”问题,市医保局大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发展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多渠道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市医保局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支持引导“惠邕保”补充医疗保险落地。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年度总支出由2019年86.66亿元增长至2023年136.11亿元。2019—2024年8月,大病保险将受益参保人住院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平均提高了9%,大病保险累计支出40.40亿元。医疗救助惠及困难群众324.14万人次,累计支出11.88亿元。2022年,“惠邕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上线并开放参保窗口,截至2024年8月31日,“惠邕保”已顺利运行三期,累计赔付案件2.32万件,其中单个案件最高赔付超过35.36万元,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减轻群众实际负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稳步推进制度试点 用情托起稳稳的幸福
养老、生育是老百姓的家事,更是民生大事。近年来,市医保局不断织密织牢医疗保障网,用情托起稳稳的幸福。
用心用情关怀,守护失能老人 。市医保局以推进国家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契机,2021年,在广西区内率先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3年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制度框架、待遇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覆盖全市162.85万名参保职工,惠及约1.55万名重度失能人员,年人均减负超过2万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宁经验”。
打出医保“组合拳”,做优生育“微实事”。市医保局稳妥推进生育保险等制度实施,提高生育保险待遇保障标准,将门诊产前检查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将“试管婴儿”“无痛分娩”等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4年人均享受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支出较2019年提高72%,人均享受生育津贴金额较2019年提高54%。持续推动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推出南宁市新生儿“出生即入户”快捷服务系统,依托“爱南宁APP”,整合桂妇儿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人口管理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等各部门自有业务系统,实现业务流程联动“一次办”。2021年12月至今,全市共有5869名新生儿通过新生儿“出生即入户”系统办理南宁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
持续落实降费政策 有效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为持续增强医保便民惠民“源动力”,近年来,南宁市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上持续发力,切实降低我市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经营和用工成本,助力企业发展。经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南宁市人民政府接连出台降低、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的相关文件,持续落实阶段性降低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费率政策。2021年至今,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约10.17亿元,为灵活就业人员降低缴费负担3.88亿元,在降低企业用人成本的同时提升保障维度、优化营商环境。
逐步推动“三医”联动 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医疗、医保、医药密不可分。近年来,市医保局逐步推进“三医”联动协同治理,护航人民健康。
市医保局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目前已有包括抗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782种常用药品和冠脉支架等79类医用耗材集采结果在南宁市落地执行,减少群众就医负担超4.95亿元。支持中医药民族药传承创新发展,落实全区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将1423种中药和壮瑶药饮片、246种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市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组(DRG)付费,覆盖率达100%。2024年1—7月,三级、二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较改革前分别下降30.85%、31.38%,个人负担费用分别下降17.58%、26.80%,有效减轻了参保群众的就医负担,推动医疗服务更优质可及。
严格监管医保基金 守好“看病钱”“救命钱”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管好医保基金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市医保局始终把维护基金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监督检查、智能监控、举报奖励、信用管理、社会监督、综合监管等制度体系改革。实现日常稽核、自查自纠、抽查复查、智能监控等“四个全覆盖”,深入推进飞行检查、专项整治。落实医保基金联合监管机制,保持医保、公安、检察等多部门联合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出台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公开选聘基金监管社会监督员。2019年—2024年9月,全市各级医保部门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54万家(次),处理检查存在问题的机构0.93万家(次),挽回基金损失5.5亿元。
持续优化便民服务 打造人民满意的医保经办服务品牌
民生是“考场”,人民是“考官”。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医保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市医保局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动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重点事项办理。实现企业参保登记等43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零跑腿”,推行医保码、移动支付、电子处方流转等便民服务应用,实现广西区内异地就医购药“免备案”。在全区率先上线“医保电子地图”,方便办事群众快速查找医保服务点。主动申请并获批为广西重大疾病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认定“快捷办”微改革试点城市,办结时限普遍从18个工作日缩短至当日办结。深入实施“村医通+”工程,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100%的乡镇(街道)医保工作站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可办理率达到80%以上,全市100%的村(社区)医保工作点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可办理率达到60%以上。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政策是“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实践,被群众称为“最接地气的民生实事”。
医保惠民增福祉,踔厉奋发启新程。下一步,市医保局将紧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医疗保障领域重点工作任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参保扩面成效,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强化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治理,深化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医药集中采购,不断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质效,多措并举推进医保“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推进首府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医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南宁日报)
来源:桂医保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