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78名科技特派团长完成“一县一团”年度考评
- 发表时间:2025-03-07 16:40:03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来自广西各地的78名团长齐聚一堂,围绕“组团式服务”成效亮数据、晒成果、比创新,交出农业科技支撑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7日电 (林益群 徐有海)3月6日至7日,广西南宁迎来一场特殊的“年终考”——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一县一团”团长2024年度科技服务考核评优。来自广西各地的78名团长齐聚一堂,围绕“组团式服务”成效亮数据、晒成果、比创新,交出农业科技支撑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硬核”考核办法:数据为基,满意度为尺
本次考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牵头,设立2个专项考评小组,以量化指标与基层反馈双维度构建考核体系,调取“科技特派员管理系统”后台数据,从日常服务数据、服务对象满意度、县区综合评价三方面对团长履职情况进行量化打分,重点核查团长完成服务天数、技术培训人次、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数量等指标,推动服务实效精准化评估。同时还开展满意度调查,确保“科技服务是否接地气”由当地受益者评判。
钟山县团团长丁成泉在汇报中展示“成绩单”:全年开展服务138天,解决芋头连作障碍,大棚辣椒大苗移栽等产业技术问题5个,他曾连续50多天下乡开展实地指导,利用周末时间几乎走遍贺州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在田间地头开展粮油作物、芋头、中药材等技术指导,为种植户搭桥牵线销售农产品。
考评现场亮绩:组团服务,协作展锋芒
考评现场,各团长通过“组团服务”模式集中技术资源,以多领域协同突破解决产业难题。团长们以PPT展示形式,生动呈现服务特色。“我们引进推广了智慧农业远程遥控技术、有机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等64项新技术,筛选出多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推广应用,作物平均增产10%—20%,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平桂区团团长黄世旅汇报道。
邓荫伟带领阳朔县团整合多个产业专家打造专班服务体系,“跨界联动”带领团队科技特派员解决产业技术问题10个,引进、转化应用、示范推广农业优新品种、技术、高效模式、专利等方面科技成果39项,传帮带培养县乡村本土人才72人,促进服务对象节本增效2200万元。
科技赋能助农:智力支撑,成果获得多
考核数据显示,“一县一团”科技特派员不仅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还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颇多:累计引进并转化应用315项科技成果,涵盖农业优新品种、高效技术、设施设备等多个领域,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转化与应用,解决了240个产业技术难题,为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产品研发成果丰硕:成功研发56项新产品,包括农业新品种、加工产品、养殖设备等,丰富了市场供给,促进了农业产业延链增值。技术普及与培训深入开展:发放3.4万份技术资料,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与推广,有效提高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产业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各团共建立水稻、甘蔗、水果、水产等产业示范基地超20万亩,促进服务对象节本增效金额达3.2亿元,通过科技服务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
人才培养与帮带作用突出:各团通过“1对N”结队“传帮带”模式,通过“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等机制,培养帮带了430多名县本土人才,联农带农益农成效明显。

服务水平升级:拓宽领域,增强服务效能
各团探索“基地建设+送技下乡+线上直播+线下培训+现场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推动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了科技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了农业科技的社会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黄淑霞指出,下一步,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精准匹配需求,建立“县区点单+团长派单+专家接单”响应机制,服务聚焦粮食安全、设施农业等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强化跨区协作,深化产学研联动,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双向赋能;延伸服务链条,从生产端向加工、仓储、品牌营销延伸,让技术服务充分激活乡村经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