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时政外事
字号:
广西恭城打造教育实践基地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发表时间:2025-03-14 10:01:06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年来,开笔礼、成人礼、吟诵经典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恭城文武庙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增进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在恭城茶东社区,当地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志愿者宣讲队伍,通过“网格+服务”工作模式,为辖区企业和各民族居民提供创业、就业服务。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13日电 (林浩)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北邻三湘,南望粤梧,除了瑶、壮、汉三大主体民族外,还居住着苗、彝、黎、侗、回、满等20多个民族的民众。

  3月13日,恭城县委统战部介绍,近年来,恭城依托“两庙两园一馆一广场”(文庙、武庙、忠孝园、烈士陵园、瑶族博物馆、同心文化广场)的资源禀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为抓手,打造成为桂林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恭城县保留有完整文庙武庙建筑,恭城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文武庙、茶江书院等地常态、多元化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开笔礼、成人礼、吟诵经典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恭城文武庙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增进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恭城民族中学注重校园文化润育、课堂教学浇灌、课外活动浸润、社会实践养成和教育基地感染,以沉浸式教育体验的方式,提升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的认知了解,使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可感、可亲、可及,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和示范单位等近百项荣誉。

  与此同时,恭城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目前,恭城的农产品加工、石材建材、特色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蓬勃发展,新建开花山创新科技产业园,桂林脆笛、深圳九轮等首批企业实现入园落户生产。

  恭城还着力做大做强“恭城油茶”“恭城月柿”两篇“土特产”文章,以“油茶文化节”“关公文化节”“恭城月柿节”等节庆活动为引擎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构建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科工贸联通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

  为提升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恭城着力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当地3家县级医院分别与桂林医学院、桂林市中医医院、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有效带动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在恭城茶东社区,当地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志愿者宣讲队伍,通过“网格+服务”工作模式,为辖区企业和各民族居民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同时,注重塑造宜居生活环境,促进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强化共建共享、合力维护社区和谐稳定,逐步形成“我的家园我作主”的社区治理氛围,各民族居民珍惜社区治理成果,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此外,恭城努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工作网络,构建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湘、桂边界民族联谊活动,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事件,自治县成立30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省界、边界无民族矛盾纠纷。

  在日前召开的恭城县2025年统战工作上,恭城县委书记陈代昌在批示中表示,2025年,恭城将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恭城实践凝心聚力。

  今年,恭城还将继续以推动恭城油茶、恭城月柿两个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为工作重心,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推出具有瑶族风情的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系列既有品牌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现象级文旅活动。(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