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推动集体林区“绿富双赢”
- 发表时间:2025-07-07 14:07:24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探索开发“银行+担保+保险+收储+森林经营”组合模式,创新“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放款+林担兜底收储”“银行放款+林担兜底收储”等模式,优化提供“林农种植+龙头企业科学营林+林担融资”一站式服务。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7日电(杨智强 马涪 任兴)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集体林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要林业产业高地,集体林地面积占到全区国土面积的60%、林地面积的91%以上。集体林区是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载体、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新一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广西各级林改专责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稳步推进政策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机制创新,一幅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治理优的实景画卷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破题”——科学优化改革顶层设计
广西在全国非先行先试省区中率先以省级党委、政府名义出台改革实施方案,配套制定重点任务清单、重要政策清单及试点工作方案,形成“一个方案、两张清单、两项试点”的顶层设计。逐级成立改革专责机构,林业、自然资源、金融监管部门分别牵头推进;在全国率先召开总林长会议动员部署改革重点任务,自治区总林长签发2025年第3号林长令,聚力推进林权确权登记等“五大改革攻坚”,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广西强化试点先行,组织在南宁市、玉林市、河池市等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在武鸣区、邕宁区等26个县(市、区)分类实施林权确权登记、适度规模经营、林木采伐管理、产业促农增收、林业金融创新等5个方面的专项改革试点,创新推进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加力推进林业绿色金融创新,精准提升集体林地经营质效,持续放活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推广一批先进经验、固化形成一批制度成果,为全区深化改革提供新模式、新经验、新路径。
“破冰”——深化林权确权登记攻坚
广西林业、自然资源部门在全国率先联合印发清理规范林权历史遗留问题方案,推动地籍调查成果互认。强化以林权数据整合为抓手,组织开展林权确权登记情况摸底核实,建立工作台账,坚持原依法颁发的林权证“不变不换”,结合日常登记需求,申请一宗、办理一宗、解决一宗,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村(屯)集中清理规范。一年来,全区完成清理规范林权历史遗留问题8.4万宗、占到清单总任务的24%。
广西创新确权机制模式,充分利用高分影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立“以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地籍调查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汇交数据,推动实现“不花钱”零成本确权登记;创新技术优化流程,加快实现“少花钱”低成本高效登记;充分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资金,通过“花项目的钱”来破解确权登记经费短缺难题。一年来,全区累计新核发林权类不动产权证面积1359.4万亩,其中2025年以来新核发林权类不动产权证宗数同比增长45%。
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广西创新开展联户确权发“中证”、整村(屯)发“大证”及“国储林+林权登记”“林权登记+金融”“一站式”服务。加快建设林权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林业、自然资源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林权抵(质)押贷款备案登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林业、自然资源、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同指导、服务涉林贷款项目业主完善不动产登记,在贷款展期、新申请贷款、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破局”——提升林地规模经营效益
广西统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以国家储备林建设、商品林“双千”基地建设为载体,引导林农、村集体流转闲置林地参与“国户联营”“场村联营”“场户联营”,全区国有林场(企业)带动集体林地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500万亩,吸纳近7万农民就近务工,支付劳务费约20亿元,年人均务工收入超过3万元。建立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奖补机制,支持通过流转集体林地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广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拓展“两山”转化路径,聚力推动“林板家”“林浆纸”“林文旅”“林种(养)加”“林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市场化金融、实效性政策引领机制模式创新,积极招引知名药企,推动设立专项基金,打造贯通山上山下、林里林外的“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体”,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拎包入住”。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林草产业总产值超万亿元的省份,带动93个集体林重点县林农林业年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
通过优化“资源打包、市场运作、项目经营、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林农、村集体参与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林票合作经营总额达到1.17亿元,惠及林农1.59万户;即将线上发行的林票2.0版本合作面积、金额预计达2.5万亩、5500万元。广西成功发行并交易广西首批林业碳票28张,碳减排量19793吨。“林票”“碳票”改革让闲置的森林资源变成了“真金白银”。
“破茧”——做好林业金融创新文章
广西推动林业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林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行适合油茶、桉树等特色信贷产品,在集体林重点县域打造专门服务林业金融信贷的专责机构。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平台开展林权流转鉴证服务,创新推出林业产业发展类商业性保险。
广西探索开发“银行+担保+保险+收储+森林经营”组合模式,创新“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放款+林担兜底收储”“银行放款+林担兜底收储”等模式,优化提供“林农种植+龙头企业科学营林+林担融资”一站式服务。广西国控林担公司作为试点单位,累计为52户林企林农担保林权面积5.08万亩、担保金额6650万元,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林草局推广;玉林市八角目标价格保险入选国家《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在扩大信贷支持、鼓励直接上市的同时,广西探索采取“区直林场出资企业+基金管理公司”“双普通合伙人”模式,引入有关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等设立国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类型的林业科创基金,支持打造林业类国家级科创企业孵化器和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林业分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生产技术、产品销售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经营主体“链式”集聚性成长。
“破缚”——放活体制机制便民利民
广西加强确权登记数字化应用。充分利用区域地图掩模技术、高清影像图及实景三维数据等先进数字化手段,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方村村林农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地籍调查、合同签约、产权登记三项事务“一窗联办”;贺州市八步区推行“室内指界核实”并建立电子签章系统。全区统一的林权登记信息化平台已覆盖11个市、80个县(市、区),通过数据统计模块实现信息实时汇聚,林权登记服务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升级。
深化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桉树人工商品林采伐“简易设计+告知承诺制”审批,2025年以来,全区以告知承诺制审批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18.1万份,发证蓄积量436.38万立方米,大幅提升了采伐管理效率,为林农松绑减负。来宾市兴宾区林农只需要利用“广西林木采伐”APP就可以办理林木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2025年以来完成小额人工商品林采伐审批9505件、蓄积量28.42万立方米,为林农节省办证产生的设计费、交通费等费用600余万元,惠及林农2万余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广西将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更好联动,更美“提质”、更优“兴业”、更实“利民”,努力用改革的方法盘活森林资源,高质量推动集体林区绿富双赢、绿富同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注入绿色动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