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时节健康养生:广西医学专家为公众支招
- 发表时间:2025-05-31 15:25:27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端午时节的健康养生、疾病防控等热点问题,邀请多位医学专家为公众答疑解惑。
中新网广西新闻5月31日电 (吴昕)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端午时节的健康养生、疾病防控等热点问题,邀请多位医学专家为公众答疑解惑。

中医养生与湿气应对
端午节前后,广西迎来“龙舟水”,湿气重。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盛正和指出,今年端午前后气候特点雨水偏多,空气湿度大,气温较往年偏低。岭南地区部分群众因地域、气候等特点容易体质脾虚,因此外来湿气容易消耗脾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郁而化热。
他建议,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具有养心健脾作用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阳,加重湿气,可食用荞麦、玉米、莲子、茯苓、生姜等。
“在穴位保养和运动方面,每天晨起按揉内关穴可以帮助缓解烦躁,艾灸神阙、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健脾温阳、调和气血。运动方面可以选择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既锻炼身体又能调节呼吸和气血运行,提升脾胃阳气。”他说。
农忙劳损防治与健康建议
端午时节正值广西农忙高峰,许多农民因长时间弯腰劳作出现腰膝疼痛等问题。柳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栋栋建议,调整干活的姿势,减少身体负担。尽量避免一直弯着腰干活,可以采取间歇式的劳动方式。
王栋栋向大家介绍了中医外治法,用消肿止痛酊,把药液涂在疼痛的地方,再用热水袋敷上15到20分钟,能明显缓解不适感。另外,用田间常见的草药,比如艾草、生姜、松针、五色花、鬼针草等煮水洗澡,这对缓解肌肉酸痛特别有效。
在锻炼方面,他建议,可以试试五点支撑法来锻炼腰背肌。对于膝盖的保养,可以试试靠墙静蹲。
端午粽子科学食用
端午节临近,粽子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必备美食。然而,粽子虽美味,但因糯米黏性大、消化难度较高,若食用不当,容易引发消化系统问题,如肠胃不适、胀气等。不同人群如何健康享用粽子?柳州市鱼峰区羊角山卫生院院长、副主任医师杨显文从基层慢病管理角度给出建议。
杨显文指出,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杂粮粽、杂豆粽等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粽子,每次食用量控制在半个至1个,搭配蔬菜、豆制品,以延缓血糖升高。高血压患者需避免高盐粽子,如咸肉粽、火腿粽,可选择豆沙粽、红枣粽等甜粽,但需控制食用量,并搭配清淡蔬菜汤,减少盐分摄入。高血脂患者则要避开含猪油、肥肉的粽子,推荐食用瘦肉粽、藜麦粽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粽子,每次食用1个,搭配水果、蔬菜,降低血脂异常风险。肠胃功能较弱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建议选择原味粽、小米粽等易消化、温热适中的粽子,每餐食用量控制在1/4至1/2个,细嚼慢咽,减轻肠胃负担。普通人群也应注意粽子的食用量,一个普通粽子的热量约200-300千卡,建议每天食用不超过2个,搭配蔬菜、水果和适量运动,维持营养均衡和健康体重。
杨显文还提醒,粽子尽量避免作为早餐或夜宵食用,尤其不要在睡前两小时进食,且需加热后食用,以免常温或冷藏后的粽子质地变硬,增加消化难度。搭配一杯温茶可帮助解腻、促进肠胃蠕动,助力消化。过节期间,人们容易暴饮暴食,这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饮酒,控制餐量,遵循“七八分饱”原则,确保端午节期间健康平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