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宣:智慧赋能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
摘要提示:走进武宣县桐岭镇“富玉四安”蔬菜生产基地,188个智能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电子阀精准控制灌溉。产业链中游方面,东融产业园目前已引进食品加工企业15家,开发果脯、酱料、即食菌菇、预制菜等深加工产品50余种。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24日电 从“富玉四安”蔬菜基地里智慧系统精准调控作物生长,到东融产业园内生产线将新鲜果蔬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再到“武谷优品”区域品牌带动千亩农田实现集群发展......近年来,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以科技创新为笔、产业链延伸为墨、规模效应为纸,绘就了一幅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跨越的生动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武宣县桐岭镇“富玉四安”蔬菜生产基地,188个智能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电子阀精准控制灌溉。该基地依托140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作为种子资金,成功撬动2160万元社会资本,构建起“温控湿控+园区监测+智能灌溉”三大系统组成的智慧农业体系。
智慧农业的落地重塑了产业价值链条。基地创新实施“一棚三收”种植模式,依托水肥一体化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每亩年收益突破2万元,园区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富玉四安”基地的带动下,桐岭镇特色果蔬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作为武宣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武宣东融产业园通过构建“设施果蔬主链+精深加工链+冷藏配送链+品牌销售延伸链”的产业生态,让当地农产品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蜕变,打造出一条贯通全产业链的“果蔬金链”。
在产业链上游,武宣县以13个项目村为“第一车间”,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桐岭镇四安村的哈密瓜和律村的草莓,武宣镇官禄村的设施蔬菜,以及桂福菌业产业园培育的鹿茸菇、红托竹荪等,通过“订单农业”模式直供加工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体系。
产业链中游方面,东融产业园目前已引进食品加工企业15家,开发果脯、酱料、即食菌菇、预制菜等深加工产品50余种。为解决农产品保鲜与运输难题,武宣县在东融产业园配套建设了5000吨容量的冷链物流中心,引进预冷处理设备,实现采摘后的蔬菜、水果1小时内完成预冷,有效锁住新鲜度。
在产业链下游,武宣县整合13个村资源打造“武谷优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推广,提升产品整体溢价能力。线上,依托电商平台实现土特产销售超9000万元;线下,通过建设展销中心、举办文旅节庆活动,开展体验式销售。
如今的武宣县,正以产业集群为纽带,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让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