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广西兴业聚力兴农路 粮丰业旺绘就乡村新图景

2025-11-24 13:05:50  来源:中新网广西
字号:

摘要提示:眼下的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稻浪翻滚、瓜果满枝、畜禽兴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十四五”以来,兴业县锚定农业强县目标,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特色产业升级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交出了一份“粮田丰收、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亮眼答卷。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24日电 (梁小珊 庞林毅)眼下的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瓜果满枝、畜禽兴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十四五”以来,兴业县锚定农业强县目标,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特色产业升级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交出了一份“粮田丰收、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亮眼答卷。

兴业县葵峰富硒茶种植示范基地。梁小珊 摄

  兴业县的广袤田野上,整齐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构成了丰收的底色。秋收时,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展现出现代农业的崭新气象。石南镇马塘村农户莫春妮说,以前田块很分散,现在平整很多了,路也好走多了,“我今年承包了300多亩田来种,收割机可以直接下田,施肥可以用无人机,效率提高了很多,收成也更稳定了。”

  这一变化得益于兴业县大力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5万亩,配套完善灌溉与路网设施,惠及群众35万人,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由70%大幅提升至97.8%。5年来,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万亩以上,年均产量逾21万吨,筑牢“兴业粮仓”根基。在此基础上,兴业县着力延伸产业链,发展初精深加工,年加工优质稻米2万吨、干米粉5000余吨,推动粮食产业实现从“高产”向“高质”跨越,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粮食根基夯实的同时,特色产业也在兴业遍地开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兴业县大平山镇陈村社区的三黄鸡。梁小珊 摄

  5年来,兴业县推动生猪与三黄鸡产业实现规模化、链条化跨越发展。2024年,全县生猪出栏90万头、三黄鸡出栏超1亿羽,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8.5%和32.7%。为支撑产业升级,该县建成集屠宰、加工、冷链于一体的现代化加工中心,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86万头、家禽6000万羽,推动产业链持续延伸。在此进程中,大平山镇陈村社区依托三黄鸡全产业链,成功打造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大平山镇陈村社区支书全兵说,我们村靠养三黄鸡出了名,现在村里统一组织,提供鸡苗、技术和销售,家家户户都靠养三黄鸡增加了收入。

  “兴业茶”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从“地方特产”到“区域品牌”的华丽转身。全县茶园种植面积已突破2万亩,形成了以“葵峰富硒红茶”“山心毛尖”和“兴业六堡茶”为代表的“一红一绿一黑”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兴业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绿茶、红茶双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目前总投资约3.8亿元的茶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将带动6万多户农民融入现代农业体系,实现增收致富。

兴业县高标准农田。梁小珊 摄

  广西兴业县茗韵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昆称,在“兴业茶”地标品牌的带动下,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明显提升。现在企业正全力推进茶产业链项目建设,有信心把“小茶叶”做成带动农户增收的“大产业”。

  这份信心源于“兴业茶”产业链的持续延伸。茶业企业正积极开拓茶食品、茶饮品等精深加工领域,特色推出“兴业茶奶茶”,推动茶叶从“论斤卖”的原料向“论杯卖”的品牌消费品跨越,实现价值跃升。

  兴业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苏德介绍,“十四五”期间,兴业县的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巩固优质水稻、生猪、三黄鸡、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肉羊、设施渔业、蔬菜、水果、木薯等多元产业协同并进,形成了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真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今,兴业县已成功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示范合作社14家、示范家庭农场27家,先后成功创建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四星级)5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多项经验走向全国。

  从单一产业的“一条线”到全链融合的“一张网”,兴业县正以坚定步伐推进农业全链条升级,持续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完)

【编辑:蒋雪林】
最新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