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田变宝地 广西宜州小隘村念活“致富经”
摘要提示:“以前村里没像样产业,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种甘蔗、养蚕、种黄精,有政策支持还能学技术,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老小,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初冬时节,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安马乡小隘村的甘蔗地里一派繁忙,蔗农韦国林忙着砍收甘蔗,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25日电(覃业军)“以前村里没像样产业,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种甘蔗、养蚕、种黄精,有政策支持还能学技术,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老小,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初冬时节,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安马乡小隘村的甘蔗地里一派繁忙,蔗农韦国林忙着砍收甘蔗,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自河池市宜州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宜州烟草”)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始终锚定乡村振兴目标,以产业培育强根基、就业帮扶拓渠道、民生实事暖人心,用真招实策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让昔日沉寂的小村焕发蓬勃生机。
产业筑基,激活乡村“造血”引擎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只有立足村情找对特色产业,才能让村民从‘靠天吃饭’变为‘凭技增收’。”时任驻村第一书记黄志旺介绍,工作队初到小隘村时,村里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多以零散种植甘蔗、玉米为主,收入低且抗风险能力弱。
为破解发展难题,队员们走遍全村自然屯,实地勘察土壤气候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甘蔗稳收、桑蚕增效、黄精增值”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思路。
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资金,牵头建成标准化甘蔗种植基地、现代化桑蚕养殖大棚、黄精种植示范园和麻竹种植示范林,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机制,为村民提供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全链条服务。针对村民“不敢种、不会种”的顾虑,做好种苗补贴、保价收购等扶持政策宣传,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专题培训30余场次,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村民掌握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关键技术。

图为宜州烟草驻村队员向党员志愿者及村民讲解种植麻竹要领。梁枫 摄
“往年只种三四亩甘蔗,今年在工作队帮扶下扩大了种植规模,预计收入能翻一番!”脱贫户覃作永算起收入账喜笑颜开。如今,小隘村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甘蔗、桑蚕、黄精、麻竹等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村民人均产业收入持续增长,特色农产品通过订单收购、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曾经的“薄田”变成了村民致富的“宝地”。

图为宜州烟草驻村队员组织村民种植中药材黄精。黄志旺 摄
就业赋能,拓宽增收“致富通道”
“就业是最直接的民生工程,既要让村民‘家门口能挣钱’,也要让有外出意愿的村民‘有技能、有门路’。”黄志旺表示,针对村里劳动力结构特点,工作队精准施策,打出“本土就业+技能提升+对外输送”组合拳,全力破解就业难题。
依托村内产业基地和帮扶车间,开发甘蔗管护、蚕茧采摘等本土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8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月收入稳定在2000至3000元。

图为驻村队员向村民推荐就业。蓝卫北 摄
“上有老下有小没法外出打工,多亏工作队给我安排了村级公益性岗位,每月有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村民韦暖义的话语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图为驻村队员指导村民参观就业厂区。蓝卫北 摄
目前,驻村工作队协助开发道路保洁、护林管护等10多个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同时,联合人社部门、周边企业开展摩托车驾驶、螺蛳粉烹制、裁缝、家政等技能培训,帮助村民考取职业技能证书。通过“政企合作”模式,与外地多家企业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成功输送60余名村民外出务工,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
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工作队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开展直播带货,组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与多家商超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有效解决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题,形成“产业促就业、就业稳产业”的良性循环。
真情帮扶,筑牢民生“幸福底线”
“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必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这是驻村工作队的庄严承诺。工作队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召开村民座谈会等方式,精准摸排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项销号解决。

图为宜州烟草驻村队员联合村干部帮助困难群众砍收甘蔗。陈兵 摄
村民覃初盾曾因缺乏人手,新买的桑苗面临错过种植期的困境,队员们得知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上门抢种,确保不误农时;对于卧病在床的韦勇超、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韦志蓝等困难群众,队员们定期上门看望,提供生活照料、政策对接等暖心服务,用实际行动架起党群“连心桥”。

图为宜州烟草驻村队员联合村干部帮助困难群众种植甘蔗。梁枫 摄
“驻村队员就是我们的贴心人。他们传授技术、帮找工作,为我解决很多难题,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现在的好日子。”提到驻村队员,村民韦继远说道。

图为宜州烟草驻村队员组织村民开展摩托车驾驶证技能培训。覃业军 摄
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完成村内5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将昔日泥泞土路修成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在村内主要道路和公共区域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解决村民夜间出行安全问题;建设生态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针对村里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联合村“两委”打造“儿童之家”,配备图书、玩具等物资,组织志愿者定期辅导功课、开展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此外,工作队还积极协助落实低保、残疾人补贴、雨露计划等惠民政策;开展“送医入户”“送学上门”活动,为村民免费体检、普及健康知识,为困难学生赠送学习用品、资助学费;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开展文明评选活动,推动乡风文明持续向好。
“驻村帮扶是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宜州烟草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完善产业体系、拓宽增收渠道、办好民生实事,助力小隘村在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稳。”宜州烟草主要负责人邹骐岳表示。如今的小隘村,道路通畅、产业兴旺、村民富足、乡风文明,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壮美画卷,正在山隅之间徐徐展开。(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