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百页信息
字号:
青山碧水织锦绣 绿城南宁谱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四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发表时间:2021-04-28 11:29:11来源:南宁日报

摘要提示:四年来,南宁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擦亮首府生态宜居品牌,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沙江河治理见成效。记者黄维业摄

  2017年4月20日下午,美丽的那考河畔,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描绘了绿色发展图景: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四年来,南宁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擦亮首府生态宜居品牌,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百里秀美邕江。记者 黄维业 摄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四年来,首府南宁牢记总书记嘱托,逐绿前行,奏响生态发展的铿锵乐章:

  百里秀美邕江绽放夺目光彩;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共完成海绵建设项目287项;成功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市建成区原有的38段黑臭水体消除黑臭,消除比例100%,超过“水十条”90%的目标;竹排江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入选2020年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典型案例;全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常年保持100%,连续多年实现“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2020年1月南宁地表水水质首次跻身全国“前三十”,连续3月夺取省会城市水质冠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始终稳居全国前列,“南宁蓝”品质持续提升……

  “生态宜居”正不断嵌入南宁人的幸福生活。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这些改变成为南宁人获得幸福感的源泉。

  那考河畔好风光

  春意盎然的那考河湿地公园在今年“三月三”小长期首日迎来众多市民游客,大家欣赏春日的湿地风光,感受家门口的浓浓乡愁。

  那考河风光旖旎。记者 黄维业 摄

  据统计,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自投入运营以来,接待游客量已突破220万人,最高日接待量达到4.2万人,其中接待国内外参观考察团1038批次、2.93万人。

  “那考河探索出了独特的治水模式,为城市内河治理做了积极探索。”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运行工程师杨春莉说。

  那考河曾经是一条臭水沟和“建筑垃圾消纳场”,随着总投资约11.9亿元的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的启动,开始了美丽蝶变。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率先提出了“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

  经过治理,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成为全国城市内河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标杆,荣获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年来,南宁市积极践行总书记嘱托,不断巩固提升那考河湿地公园品质,在其他流域复制推广和打造那考河升级版。

  如今的那考河已经逐步恢复成自然湿地的面貌,河道监测数据显示,那考河流域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四类水质标准,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20年1月,那考河所在流域竹排江黑臭水体系统治理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典型案例。

  昔日臭水沟,今日清罗带。四年来,在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的带动下,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等一批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治理的项目全面启动,并取得成效。

  沙江河在那考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经过治理,实现退污还清,变成一个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

  如今的朝阳溪全流域消除了黑臭水体,沿线河道成为纵贯城市中心区的“景观轴”,构筑出宜人的城市景色空间。

  汩汩清泉绕城郭

  南宁内河纵横交错,其治理问题一直广受市民关注:建成区13条城市内河有38个河道段属于黑臭水体,污水通过直排口流入内河及邕江,城市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

  图为江南污水处理厂。南宁市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全流域系统治理思路,统筹岸上岸下、上游下游开展全要素治理,推动黑臭水体治理终端见效。记者潘浩 见习记者黄红锦摄

  整治,迫在眉睫。四年来,南宁市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前所未有的治理力度,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让碧水绕城,清水流淌。

  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全市上下开始了一场水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先抓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治理一条条“纳污河”,还江于民、还绿于民。

  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治理”;从“只治水里”转向“水陆同治”……南宁在黑臭水体治理中转变思路,统筹岸上岸下、上游下游,开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综合施策。

  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科学整治……随着一系列措施实施,我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明显,为民治水的理念深入人心,市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目前,南宁建成区38个黑臭河段已消除黑臭。在2019年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成功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后,南宁市积极开展示范创建,西明江、心圩江、朝阳溪、竹排江、水塘江等20.8公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示范段正在逐步由蓝图变成现实。

  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基本补齐。2018年—2020年,南宁市新改扩建12个污水处理厂全部提前实现通水调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6万吨/日,完成污水管网建设约645公里,22000多公里排水管网实现精细排查,全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实现快速提升。

  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日益凸显。南宁市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共完成海绵建设项目287项,完成总投资107.52亿元。2019年3月,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全国第三名的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为全国提供了“南宁经验”。

  百里邕江诗意美

  春日暖阳的照耀下,邕江的碧波轻轻地拍打堤坝,沿岸散步的市民用脚步细细丈量这座城市的美好;江畔古城墙下绿意盎然,木棉花、美人蕉等次第开放;江心波光粼粼,一艘艘千吨级货船沿着宽阔河道来回穿梭……

  邕江春水。记者潘浩摄

  这幅“百里秀美邕江”的画卷令人陶醉。“南宁市民真是太幸福了,现在邕江两岸的景色非常迷人,已经成为南宁的生态名片。”从桂林来南宁度假的夏先生一家在畅游阁下合影留念,邕江两岸美丽的景色让他流连忘返。

  四年来,完成治理的“百里秀美邕江”带来的不仅是美景,还有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承载着南宁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南宁的宝贵资源。治理前的邕江,长期存在污水直排、滩涂脏乱、防洪和航运能力不足等问题。

  南宁市以治水优生态,以建城促宜居,以为民为依归,启动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如今,邕江已建设成为集防洪、饮用水水源保护、通航能力提高、水质改善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休闲景观建设于一体的“百里秀美邕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宁的生动实践。

  治水提高了南宁城区的防洪标准,邕江通航能力也明显提升。邕江航道全线常年可通1000吨级船队,达到Ⅲ级航道标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更直观的是邕江两岸景观的变化。通过关闸蓄水,邕江水位整体提升5米,结合邕江两岸景观建设,形成“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核心水系景观。

  碧水穿城过,风景入画来。一条碧波荡漾的崭新邕江贯通南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旧城新城连为一体,江南江北交相辉映,白天,市民徜徉江畔,赏山赏花赏秀水;夜晚,乘船顺江东去,迎风迎浪迎未来……

  绿色发展结硕果

  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四年来,南宁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彰显,百姓在绿色发展中共享绿色福祉,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南宁蓝”常在 记者 黄维业 摄

  蓝天常驻“气质”优。首府南宁以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清新空气的需求。今年3月,我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9位。

  半城绿树半城楼。南宁市着力推进园林绿化增量提质,城市“绿量”得到大幅提高。南宁园博园成为首府绿色新地标。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2%,人均公园绿地12.23平方米。

  五象新区展新颜。五象新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新城逐步显现,“再造一个新南宁”的蓝图正变为现实。

  功能完善惠民生。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清厢快速路等重大工程建成使用,“老南宁·三街两巷”成为网红打卡地,地铁2、3、4号线相继开通运营,形成“井”字形网络。

  城市治理显温度。“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深入推进,创新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南宁经验,“文明行车·礼让斑马线”成为首府文明新品牌,“一码通城”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多场景互联互通。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南宁用数据说话,用行动守约,“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记者 尹海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