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
字号:
关注!南宁市多项科技成果精彩亮相“两周一展”
发表时间:2021-05-25 11:39:42来源:南宁日报

摘要提示:5月22日,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三十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南宁展厅,南宁科技企业纷纷拿出自己的核心科技产品,通过展板、现场试验演示、实物展示、现场解说、视频观赏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近距离了解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

  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我市多项科技成果精彩亮相“两周一展”

  南宁展厅。

  南宁展厅具备人车情感交互功能的电动汽车引人注目。

  南宁展厅的无人机展位。

  “导盲眼镜”为视障人士提供帮助。

  5月22日,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三十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南宁展厅,南宁科技企业纷纷拿出自己的核心科技产品,通过展板、现场试验演示、实物展示、现场解说、视频观赏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近距离了解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

  在本次成就展中,南宁市围绕活动主题积极组织20家科技企业参加线下展出,参展项目涵盖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多个高新项目,全景式展现了近年来南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以及科技进步对推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获得与会人员及专业观众的广泛好评。

  能和人情感交互的电动汽车

  独特的5屏设计,交互智能座舱,满足娱乐分享、商务功能、社交沟通等众多生活场景……展区里的一辆电动汽车吸引着观众争相拍照。

  “我们是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企业,用创新科技去重构汽车的设计、品质、豪华与智能体验,探寻未来绿色出行的无限可能,成为绿色智能出行的探索者和引领者。”该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电动汽车配置有智能AI助手,能实现车和人的情感交互,并配备22个高精度智能驾驶传感器,可实现最高530公里的续航里程及前方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16项智能驾驶辅助。

  创新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在无人机领域,南宁一家科技企业研制开发了“点燃式重油发动机技术”,量身打造柴油发动机。

  “我们的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评价验证体系的空白,并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该项目负责人莫维说,该科技成果是以拉法尔管物理结构为基础的空气辅助缸内直喷技术,应用于点燃式重油活塞发动机上,该类发动机技术特点在于可将传统重油(柴油、煤油)的点燃方式由压燃变成点燃。因其安全特性,在军事及有防火需求装备的动力上得以广泛应用。目前企业已具备完善的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评价体系,到发动机的研发、生产、评价体系,是全国唯一具备该类型重油发动机工程化能力的团队。

  农产品走深加工创新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业企业如何突出重围,获取竞争优势?如何成功转型,塑造自己的品牌?“我们立足自身资源,引进先进技术,走深加工之路,不断挖掘提高深加工环节的含金量,大大转化高附加值,完善整个产业链条。”南宁展位一企业负责人李日坤认为,这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制胜的关键,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涉农企业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该科技企业带来的“鲜榨沃柑汁和百香果汁的非热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了鲜榨沃柑果汁和百香果汁的超高压杀菌技术和速冻果汁的非热加工工艺,杀菌后果汁维生素C保留率大于80%,保持果汁原有色泽和风味,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该项目鲜果日处理量可达70吨,执行期内实现新增产值4000万元。

  “导盲眼镜”助力视障人士出行

  镜片上方镜架包含了微型摄像头,一根数据线连接着主机,眼镜脚处,两个突出部位紧挨着耳朵前几毫米的部位……这是一款由我市科技企业研发的导盲眼镜,至今已有很多视障人士试用过,得到普遍认可。

  “这是AI类蝙蝠导盲眼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摄像头搜集周边信息,再转化成音频信号,告诉佩戴者身边的情况。”该项目负责人叶柳说,项目独创了声音阵列还原算法,配以激光雷达和AI技术,将物体的轮廓大小、方位、距离等细节信息,用听觉的方式以信息亚秒级反馈给使用者,形成盲人脑海中的一幅“图像”,达到感知环境信息3D效果,从而形成快速避障、辨识物体的能力。项目最大的创新优势在于,能够辅助使用者逐个辨别前方大部分障碍物的轮廓大小等细节,并且能够亚秒级反馈信息,在脱离信息库的情况下也能辅助使用者较安全地行走、辨识物体。

  高速公路灾害风险早识别

  就如何有效应对高速公路边坡数量多、地质条件复杂及病害隐蔽性强等特点,我市一家科技企业研制成功了“广西高速公路灾害风险智慧云控平台”。

  “平台采用物联网技术,将具有协作关系的传感器实现远程智能化监测,建成一套高速边坡、隧道病害早期识别指标体系,提出了以气象水文、水动力、结构受力、宏观变形破坏迹象为基础的风险程度综合判定和预警预报方法。”该项目负责人周胜波说,目前项目已在河都高速公路高岭二号隧道和钟马高速公路古滑坡健康监测示范工程20余处,改变被动的应对灾害且效率低、工期长、社会影响大的管理模式,为防治档案查询、管理、决策和灾后修复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让小辣椒全身是宝

  用辣椒为原料,能做出口红。我市一家科技企业带来的“辣椒精深加工”成果刷新了公众对辣椒的认知。

  “我们拥有自有知识产权辣椒品种多个,口红采用高新技术提取生产辣椒红色素调配而成,安全环保。”该展位负责人介绍说,公司集育苗、种植、收购、贮藏、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实行“公司+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南宁、百色、崇左等地设立种植合作社,辐射种植面积约28000亩,其中示范种植面积超10000亩,年产干辣椒可达10000吨。通过科技攻关,该公司还提取了辣椒油树脂、辣椒调味油、姜黄素、番茄红、辣椒碱等产品,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保健医药、化妆品、饲料等行业,延伸产品近50种,畅销全国各地。

  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 强创新工作亮点纷呈

  2020年以来,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扎实推进强创新工作,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工作要求,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强化创新主体培育,释放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取得了明显成效。

  亮点1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溢出示范效应增强

  南宁·中关村创新生态日益完善,“一基地、一中心、一园区”已成体系,累计引进培育358家高科技企业,为企业提供4.5亿元融资服务。已引进瑞声科技等产业化项目19个,入驻行业重点企业112家,广西首台服务器在浪潮南宁生产基地下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先进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业等产业微集群加速发展。2020年,南宁·中关村总营业收入达110亿元。

  亮点2 新型产业研究机构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点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新引进建设6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累计建设12家,引进院士等国家级顶尖人才15名。广西新型研发机构达17家,占全区一半数量。武汉大学广西节能环保研究院等5家研究机构入选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加盟所,占全区加盟机构总数的83%。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在研项目获批为首个“国家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一批先进铝加工技术、轻量化汽车制造、高低压节能技术等领域前瞻性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亮点3 企业创新主体逐步壮大为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创新型标杆企业脱颖而出,广西田园生化跻身“2020中国企业创新能力1000强”榜单,37家科技企业上榜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广西梯度有限公司入选全区首批独角兽培育企业库。高新技术企业较上年增长16.26%,瞪羚企业较上年增长32.14%,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较上年增长69.58%。实施企业研发财政奖补政策,640家企业获得自治区和南宁市研发奖补金额达2.3亿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较上年增长81.22%。

  亮点4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和提升创新研发平台,新增南南铝加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总数达5家;新增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柳钢集团中国—东盟金属材料研究发展中心落地建设。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总数达7家;新增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总数达5家。建设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依托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引入大湾区优质科技创新资源。

  亮点5 创新人才引进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

  出台《南宁市“人才飞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广西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功举办2020年第三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同比增长56.78%,目前已有8个项目在南宁注册落地。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计划”、“邕江计划”、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37项。

  亮点6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创新资源集聚转化

  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入驻28家企业,南宁力合科技创新中心、和德科创中心正式运营。创新产教研融合基地建设模式,引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组建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产教研平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产教融合基地已引进3家校友企业入驻,桂林理工大学南宁产教研融合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亮点7 汇聚创新合力推动强创新加速发展

  横县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武鸣区获认定为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型县(市、区)。南宁市获自治区科技厅经费支持8.9亿元(含驻邕高校院所),其中由南宁市企业牵头实施获立项的科技项目197项,科技经费支持1.6亿元,立项数和支持经费均有较大突破。

  (记者/冯梓剑、 闫慧 、潘浩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