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
字号:
广西上林县为民办实事 “稻渔共生”生态农业助农增收
发表时间:2021-09-17 13:36:53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该县紧紧围绕“生态为本、创新引领、旅游兴县、强县富民”发展定位,以高值渔、生态鸡、肉牛、“稻渔共生”等生态循环养殖为引领,强力推进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通过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特色资源优势等模式,实施“微田园”项目,从绿色中探路掘金。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15日电(罗予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切实关注民生问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抓实落细。该县紧紧围绕“生态为本、创新引领、旅游兴县、强县富民”发展定位,以高值渔、生态鸡、肉牛、“稻渔共生”等生态循环养殖为引领,强力推进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通过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特色资源优势等模式,实施“微田园”项目,从绿色中探路掘金。

 

 
上林县大丰镇三联村云陆庄陆回香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罗予馨 摄

 

  近日,“永远跟党走”南宁市党史学习教育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上林县,媒体记者实地探访上林县明亮镇采访明澄社区“微田园”项目点、大丰镇三联村云陆庄陆回香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了解上林县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落地见效的相关情况。

  “微田园”项目由县政府出资280多万元流转土地并投入进行园区渠道、路网、水电、生产配套设施等相应配套建设,确保移民搬迁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目标。上林县在明亮镇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附近通过出资流转约120亩实施“微田园”项目,并从中划分出一块自种区域,丰富了明澄社区搬迁群众的“菜篮子”。

 

 
明澄社区“稻鱼共生”项目。罗予馨 摄

 

  “我外出务工14年,搬迁后回到上林县在县政府的帮助下进行生态农业的养殖,这个‘稻鱼共生’的循环一体供应链,既可以养鱼种米,产生的肥料还能用来种玉米和花生,每一步都有收益,相比在广东务工收入更多了。”明澄社区搬迁户樊兰梅说:“搬迁后的环境好,收入也稳定,主要是能在家里陪伴孩子和照顾老人,很感谢政府的帮助。”

  据了解,“稻渔共生”是一个立体生态循环系统,即水稻为鱼提供稻花和有机物质,而鱼产出的粪便又可作为稻苗肥料;田鱼喜钻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更利于水稻生长。

 

 
陆回香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工作人员给鱼喂食。罗予馨 摄

 

  2021年,上林县以大丰镇三联村云陆庄陆回香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等三个基地约300多亩进行种养试验,6月份,陆回香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稻鱼共生”收获满满,取得成功。

  该基地负责人陆茴香介绍到:“养殖基地收成最大的是鱼,因为放养密度高,放一千斤鱼苗能收成三千斤,仅田鱼就能达到每年每亩2万元的纯收入。而且‘稻渔共生’模式解决了单一的高密度鱼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大大提升大米的质量。在这种模式下种植的有机大米口感和其他的米不同,回甘软糯,一亩的收益能有一两万。”

  上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慧红介绍说:“目前上林县结合旱改水项目工作,以‘稻渔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成功实施三季水稻试验种植,产出的有机大米检测结果远低于指标要求,今年上林县将逐步推广种植万亩。下一步,上林县将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契机,不断探索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进一步丰富水产品品种,打造休闲农业、民俗体验等旅游产业,延长稻渔共生种养产业生态链,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山水田湖融合发展之路。”(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