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
字号:
泛北合作十六载 开启广西开放合作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2-07-05 15:24:00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泛北合作中国—东盟陆海统筹发展模式在区域合作、政策规划、吸引外资、项目创新、舆论引领、惠及民众六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主办方供图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5日电(记者 杨陈)随着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不断升级,如何构建一个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新格局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为此,2006年在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的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中临近北部湾的国家,被视为破局之道。由此也拉开了广西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大幕。

  泛北合作十六载 获六方面阶段性成果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泛北合作中国—东盟陆海统筹发展模式在区域合作、政策规划、吸引外资、项目创新、舆论引领、惠及民众六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具体而言,泛北合作以国家战略为基础,以地方国际化为目标,契合国家开放良机。从“一轴两翼”“两廊一圈”的区域性设计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新南向通道建设等国际性战略谋划,既符合中国—东盟共同发展愿景的大战略构想,有力推动了中国—东盟合作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推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顺利推进。

  泛北合作不仅指引中国在优势领域的资源、设备、资金和运营经验助力泛北区域各方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在多边领域的合作,推动互联互通,加强贸易往来,进一步释放中国与东盟各国产能合作的巨大潜力。

  在吸引对外投资方面,由于东盟各国采取包括降低投资难度、改善投资环境、简化投资程序、进行投资政策改革和税制改革、设立更多经济特区以及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泛北经济合作区已经连续数年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在泛北合作机制下,各方推动了一批有共识、有基础、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大合作,以点带面,以线连片,促进了区域内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使得项目创新得到继续拓展和深化。

  泛北经济合作论坛以促进泛北区域合作发展为目标,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为宗旨,舆论的引领彰显泛北合作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色,使泛北各国充分认识到泛北合作的独特作用和特殊地位,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泛北合作的务实推进。

  近年来,泛北各国加强了彼此间的教育、医疗、文化、旅游、智库、媒体、减贫等合作,深化了彼此间的民间组织、留学生、青少年、妇女等友好合作,构建了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公共产品,有效促进了民心相通,使更多成果惠及民众。

  广西促合作共识 赢发展红利

  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广西有着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为广西的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发展,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谱写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崭新篇章。

  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节点,广西始终是泛北合作的积极推动者、深度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在广西的积极推动下,泛北部湾区域各国探讨绘制了泛北合作的新路线图,明确了泛北合作的长期目标和机制框架,确定了优先发展领域;达成了务实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推动中国—东盟陆海互联互通、推进泛北部湾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等共识。拓展了泛北合作新平台和新机制,推动泛北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次区域合作,促进泛北合作机制成为“一带一路”的合作平台,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南宁渠道”。

  借助泛北论坛这一平台机制,广西不断深化与泛北各国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共同分享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红利。

  经济规模方面,2021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6%、9%、22.2%。

  对外开放方面,2021年,龙邦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突破千亿元。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形成可推广成果175项,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总数超280家。中马钦州产业园5项金融创新试点全面落地。中国—东盟信息港总体规划项目开工24个、竣工16个。

  产业合作方面,泛北各国加强在纺织、钢铁、机械、化工、信息、汽车等产业领域的对接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开创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两国双园”模式,启动了中国(广西)•印尼经贸合作区,加快推进了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港航合作方面,泛北部湾区域一批港口城市、港口管理机构、港口运营企业和航运物流企业同意加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市人民政府、中铁联集、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共同签订《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泰国林查班国际滚装码头公司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多式联运示范企业合作联盟秘书处与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方秘书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向海而兴 跑出“加速度”

  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后起之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广西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挖掘“蓝色”潜力,加快构建向海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强区。“西南最便捷出海口”北部湾港不断加速建设步伐,蜕变成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

  西部陆海新通道大能力运输通道加快形成,东线通道、中线通道已全线贯通并实现电气化;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步伐加快,开启通航30万吨级巨轮的历史,综合吞吐能力超3亿吨,实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通道竞争力明显增强,2017年至2021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28万标箱增长到601万标箱,年均增长27.4%;通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广西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5.36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5小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通道产业集聚成效明显,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等国际省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北海、防城港、钦州等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临港产业园区加快形成。

  今年,广西将继续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扩能优服,建成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7—8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推进防城港赤沙作业区大型干散货码头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外贸航线10条。

  广西在加快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北部湾现代化港口群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培育壮大临港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向海新兴产业,发展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加快共建向海经济先行区,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北部湾创新共同体。

  位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的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是广西目前最大的单体投资产业项目,总投资约700亿元。目前一期已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努力打造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

  北海市正加快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绿色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高端造纸、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当地官方称,将打造三大世界级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中国—东盟海洋科技战略合作示范城市。

  当前,广西沿海正从过去基本没有重大项目落户的“产业荒漠”,成为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高端石化、电子信息、轻工食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基地。2021年,广西实施向海产业壮大等六大行动,建设重大项目352个,总投资1.89万亿元,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4090亿元,同比增长约10.5%。

  与此同时,广西与越南、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持续加强海洋特色产业合作,国际合作园区达20余个,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中马“两国双园”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典范并在推进“升级版”建设。

  此外,广西本土企业还首创了中国企业参与东南亚国家港口建设、运营合作新模式,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摩拉渔港,泰国TCT内河码头等合作顺利落地,“港-产-园”模式从国内延伸到海外。(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