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
字号:
从“跟跑”到“领跑” 看广西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如何突围而上?
发表时间:2022-09-20 22:46:26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七年前,在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版图里,看不到广西贵港的名字。如今,贵港市实现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的转变,成为中国西南、华南地区产业、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好电车,贵港造”声名远扬,产品出口市场覆盖欧盟、南亚、中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20日电(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七年前,在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版图里,看不到广西贵港的名字。如今,贵港市实现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的转变,成为中国西南、华南地区产业、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好电车,贵港造”声名远扬,产品出口市场覆盖欧盟、南亚、中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

  9月16日至19日,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同期举行的2022中国·贵港电动车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自行车协会代表、电动车企业大咖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度对话,解锁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突围“密码”,并为贵港打造电动车产业新高地建言献策。

图为2022中国·贵港电动车国际高峰论坛现场。中新社记者杨志雄 摄

 

  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风口期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良好。电动车普及使用带来的节能减排效应十分明显,在政府政策指引和产业发展助推的力量下,中国电动车近年呈现出渗透率高、规模可观的行业趋势。

  “世界电动两轮看中国,中国电动两轮看四大板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称,目前中国电动两轮车西南板块崛起势头明显,其中以广西贵港市最具代表性。“正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超速度”的批政策、建园区、抓项目、优环境,才有了行业前10强企业中半数相继落户贵港,并在当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优势凸显 成产业布局“新IP”

  据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位于贵港市港北区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基地”实现整车产量260万辆,配套1500万台(套、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已成为中国主要电动车生产基地。

  2015年以来,港北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提出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群。

图为2022中国·贵港电动车国际高峰论坛现场。中新社记者杨志雄 摄

  

  据中共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介绍,目前,港北区累计引进爱玛、绿源、台铃、立马、欧派、五星钻豹等头部整车企业以及豪派、飞能等配套企业共100多家,建成投产50多家,形成年产500万台两轮电动车、50万台电动三轮车以及500万台(套)电动车零部件的产能,本地配套率达80%,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目前,零部件配套占全国市场约20%,培育有电动车发明专利186件,零部件配套率、智能化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

  “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七年的时间,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黄英梅称,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强劲的发展态势让贵港成为了一块投资兴业的宝地。

2022中国·贵港电动车国际高峰论坛产业布局研讨会现场。中新社记者杨志雄 摄

 

  在黄英梅看来,选择贵港有三大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当前,广西已启动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明确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已被列入《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2021年重点领域投资指南》。

  贵港市重点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及电动车千亿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建成万亩电动车产业园、实现新能源电动车“311”工程目标(即每年生产3千万辆新能源电动车,完成1千亿元产值,缴纳1百亿元税收)。同时,贵港市出台了《贵港市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支持汽车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成立帮办中心,组建工作专班,落实特派员服务企业制度,统筹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提档升级。

  二是成本优势。一方面,贵港投资成本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低。另一方面,在区位上,贵港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南出北部湾,地处华南、西南及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物资出口粤港澳地区及东盟各国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每天有100多趟高铁经停港北;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30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30个小时内可直达粤港澳。从港北区到广州水运成本均价25—26元/吨、到深圳水运成本均价28—29元/吨,到广州物流成本约100—120元/吨、到东莞物流成本约110—125元/吨。

  三是平台优势。辖区内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港北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各类企业入驻的优质平台。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8.09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200多家,员工约2.1万人,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9年获工信部批准为绿色园区,并获评“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园区”。

  “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万亩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园区占地12800亩,其中建设用地约11595亩,占总用地90%。在现状用地中,约85%为未开发状态。今年,我们在电动车产业园区内调出2500亩土地打造西江智造产业园,主要布局新能源电动车、现代农机装备、金属材料和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现已落户爱玛智慧出行产业园400亩、台铃电动车260亩、铜基产业园500亩等项目。我们有条件、有基础为入驻企业提供用地保障。”黄英梅称。

2022中国·贵港电动车国际高峰论坛产业布局研讨会现场。中新社记者杨志雄 摄

 

  近年来,贵港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市长服务企业接待日”等活动,为电动车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贵港已列入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优秀等级,政务服务指标位列全国第十二、广西第一。

  多重叠加的优势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行业排名前10的电动车企业相继入驻贵港并实现投产。其中,爱玛电动车从签约到试产仅用10个月,创造了爱玛新工厂建设投产的最快纪录;绿源贵港智能工厂仅用259天就建成投产,速度之快、智造水平之高,行业首屈一指。

  作为国内电动车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欧派电动车看重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立足广西、辐射西南、面向东盟的优势,2019年入驻港北区建设生产基地,成立广西贵港欧派电动车有限公司,规模化生产销售电动车。目前,该公司已有2条生产线投入生产,2021年年产电动车13万辆,今年有望突破20万辆。

  乘RCEP东风 发展面向东盟的千亿级产业

  “当前,中国自行车行业呈现出强劲的产业韧性。”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介绍称,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积极跨出国门布局海外,成绩斐然,出口305.5万台,同比增长52.1%;出口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68.9%,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位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内的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整车装配车间一角。卢星俊 摄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贵港是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贵港市坚持“立足华南、西南,面向东盟,走向国际”的发展定位,实施“走出去”战略。贵港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万亩电动车产业园、发展面向东盟地区的千亿级产业。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的开局之年,特别是当前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正在加快建设,这为我们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创造更多机遇、提供更好平台。”在2022中国·贵港电动车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共贵港市委书记何录春表示,贵港将借助“东博会和峰会”平台,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参与“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深入交流合作,持续吸引资源要素向贵港集聚,加快推动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让贵港的好电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再造新优势。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的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组装电动车。中新社记者黄艳梅 摄

 

  刘素文亦在会上表示,随着RCEP生效实施,作为东盟经济圈重要产业基地的贵港,迎来了更全面、更深入参与区域产业合作的新机遇。贵港正成为新能源电动车投资的首选、产业布局的新IP,希望把握时代脉搏,依托贵港良好产业基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生态,拓展发展空间,共同培育打造世界级电动车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发展。

  “东盟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大。东盟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上升,原因是政府支持采用电动汽车的政策、对污染的日益担忧以及人们认为需要转向更清洁和环保的交通方式。东盟电动汽车市场在2021估计为10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80亿美元,五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建议中国企业抓住市场开放机遇,建立中国—东盟电动车行业合作机制,叠加用好包括RCEP在内的多边、双边自贸协定,着力开拓经营,实现贸易、投资新发展。

  “我们将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政策、资源、营商环境等发展红利,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更优服务,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培育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工业品输出东盟的大产业。”黄英梅称,下一步,港北区将强化精准招商,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根据头部企业产能转移和抢占市场的战略布局,坚持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把行业前20的整车及配套企业全部引进港北并落地投产,真正形成“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黄英梅表示,港北区将强化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园区公共服务“八个一”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万亩新能源电动车园区建设,全力推动园区扩建、标房增量,提高园区承载力;强化市场开拓,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进一步与国家部委、自治区行业部门沟通,加强出口减税等政策扶持,加快构建现代高效综合物流体系,打通进入东盟国家市场的出口通道,全面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