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东盟社会
字号:
“真希望袁老师再来菲律宾,到我们的海边稻田走一走”
发表时间:2021-05-24 10:52:42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袁隆平老师梦想的‘海水稻’,我们在菲律宾育种成功,并在一个小岛的沿海咸水地试验种植,每公顷产量可达8吨-9吨。真希望袁老师能再来菲律宾,到我们的海边稻田走一走。”

  中新社马尼拉5月23日电 题:“真希望袁老师再来菲律宾,到我们的海边稻田走一走”——中菲热带杂交水稻项目合作人追忆袁隆平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袁隆平老师梦想的‘海水稻’,我们在菲律宾育种成功,并在一个小岛的沿海咸水地试验种植,每公顷产量可达8吨-9吨。真希望袁老师能再来菲律宾,到我们的海边稻田走一走。”

  2003年,袁隆平(中)到访菲律宾,与时菲律宾水稻研究所长Santiago Obien(左)、派驻菲律宾研究热带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张昭东(右),庆祝超级热带杂交水稻在菲种植成功。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翻拍

  在菲律宾研究热带超级杂交稻育种21年的中国农技专家张昭东,22日听闻导师去世消息时,正在吕宋岛中部内湖省的热带杂交水稻基地。“今年我们又育出了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稻穗大又饱满,植株高且结实,适合菲律宾雨季种植,台风天也不倒伏。如果报告给袁老师,相信他定欣慰。”

  2003年袁隆平(左)再访菲律宾,与当地农民(右)田间地头一起庆热带超级杂交水稻丰收,并将这个中菲合作育种的“西岭8号”评定为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先锋杂交稻”。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翻拍

  袁隆平的三大梦想之一,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菲律宾是袁隆平经过近20年考察,精心选择的实现这个梦想的第一站;张昭东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关键农业技术人员。

  1979年,袁隆平来菲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会议,用英语演讲论文《杂交水稻育种》,在国际上提出采用“人工赶粉”法,可以大规模种不育系杂交高产稻,震惊世界水稻界。

  1981年,袁隆平再度应邀来菲做研究。时任国际水稻所所长判断,菲律宾属于海洋系气候,水稻很容易倒伏,中国的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不能在热带国家运用。从此,如何让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惠及东南亚?成了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梦”的一部分。

  2003年,袁隆平(左四)到访菲律宾,与时菲律宾水稻研究所长Santiago Obien(左二)、中国派驻菲律宾热带超级杂交水稻育种农业技术人员张昭东(左一),中菲热带杂交水稻项目投资人、菲律宾著名华商林育庆(左五)等,庆祝超级热带杂交水稻在菲种植成功。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翻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袁隆平频频到访菲律宾,对这个热带国家的水稻种植情况进行考察。

  促成袁隆平启动热带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菲律宾著名华商、现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林育庆博士。

  2001年袁隆平(右三)再访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向时任所长等介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翻拍

  “我是菲律宾大学机械专业学生,家族生意也与农业素无关系,但我是一个关心国家的热血青年。”林育庆说。有人介绍他认识袁隆平,“我与袁隆平老师一见如故。袁老师对菲律宾的信心,与我的企业家冒险精神,发生了‘化学反应’。”

  2003年,袁隆平(左三)到访菲律宾,参加中菲合作热带杂交水稻基地活动并剪彩 。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翻拍

  2003年袁隆平再访菲律宾,与当地农民田间地头一起庆丰收;并将“西岭8号”评定为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先锋杂交稻”。“西岭8号”走进菲律宾水稻田,以每公顷15公斤稻种最高产出16吨产量,成为菲律宾前锋农业新宠、中菲农业合作代名词。

  当地时间5月23日,中菲合作热带超级杂交水稻 “西岭系列”种子投资人,菲律宾著名华商、 菲华商联总理事长林育庆,接受中国驻菲媒体采访,追忆袁隆平如何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菲律宾。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摄

  如今,菲律宾已经成为热带超级稻再出发的基地。张昭东说:“现在,我们的分公司已经开到印尼、缅甸,种子出口到稻米出口国越南,在印度以及非洲几个国家育种成功并开始推广种植。”(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