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侨农场变新貌 归侨的日子越过越甜
- 发表时间:2021-11-23 10:41:29来源:中国侨网
摘要提示:回眸历史,1960年2月,新中国租派“美上美号”“大宝康号”等商船接运2000多名华侨回国。至1961年秋,共接回6万余华侨。我国在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地扩建和新建国营华侨农场,集中安置归侨。
中国侨网11月23日电 题:在华侨农场,收获“甜”日子!
说起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人们会想到甘甜可口的柑橘
但鲜有人知,这里甜甜的果香离不开一群人——归侨侨眷
回眸历史,1960年2月,新中国租派“美上美号”“大宝康号”等商船接运2000多名华侨回国。至1961年秋,共接回6万余华侨。我国在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地扩建和新建国营华侨农场,集中安置归侨。
据资料介绍,我国先后建有84个华侨农场,其中41个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安置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等国8万多归侨而设立的,有43个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为安置越南归侨而设立。
日子越过越甜
在冬日的柳城华侨农场里,漫山遍野的蜜桔压弯果树枝头,工人们穿梭在山头间分拣,构成一幅丰收的画卷。归侨通过引进南丰蜜桔品种种植,一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甜美。
从荒山野岭变身“亿元村”,归侨黄日喜是见证者之一。7岁那年,黄日喜父母带着六个孩子从越南归国,“当时,华侨农场还没有种植蜜桔,远远望去都是荒山,我们就住在简易棚搭建起来的房子里,四面透风。”他回忆道。
而后,柑橘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很多归侨决定跟着“赶时髦”,加上自己能干勤劳,很快尝到种蜜桔的“甜头”。如今,柳城华侨农场漫山遍野都种着蜜桔。
黄日喜看好蜜桔产业前景,自然而然也选择继续发展“甜蜜事业”。目前,他共种植有27亩蜜桔,靠着果地收入,其购买了大房子和一辆小汽车。
“甜蜜事业”带旺的不只是黄日喜生活。曾担任柳城华侨农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的杨亚养,除了自己赚钱,还从管护和肥料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精品果的种植方法,积极带动农场归侨职工致富。
“有好经验,我们都分享,从来不藏着。”杨亚养毫无保留地将精品果的种植经验和技术要求告诉前来咨询的很多老百姓,“种果技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一起赚得更多咯!”
如今,柳城华侨农场柑橘产业成为县域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柑橘种植总面积15000 亩,年产量 4.5 万多吨,年产值 1.6 亿元。2020 年柳城华侨农场获评为自治区三星级“侨城橘缘”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
华侨农场变新貌
在海南岛东南部万宁市,坐落着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兴隆华侨农场。漫步街头,咖啡店遍布大街小巷,弥漫的浓浓咖啡香诉说着当地因侨而建、因侨而兴的历史。
说起兴隆历史,不得不提起一位名叫郑金的马来西亚归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兴隆旅游业的发展,郑金白手起家,成为当时兴隆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
郑金待人和气,做生意讲信用,除了经营餐厅和酒店外,还自己出资,将附近的山塘改造成人工湖,为下游的老百姓提供灌溉便利。通过种椰子树、种槟榔,将产业搞得风生水起。
经过几代华侨和侨眷的艰苦努力,兴隆现已发展成为集温泉浴、娱乐、购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和第二居住地,并以独特的归侨风情、温泉度假闻名于海内外。归侨们通过从海外引进咖啡等经济作物、兴建中国第一座咖啡厂等工业设施的方式逐步创造了兴隆华侨农场的经济繁荣,成为中国华侨农场的一面旗帜。
如今,椰林下的露营帐篷、湖区水上运动体验项目、兴隆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围绕侨文化,兴隆正形成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1”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侨农场已旧貌换新颜
归侨们凭借着双手和对故土的一往情深
傲然扎根侨乡
日子都越过越有滋味了!
(稿件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资料来源:华声晨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都市报、中新网、海南日报、中国网等;作者: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