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港澳台侨
字号:
广西东兴侨批汇路尘封往事:硝烟中传飞鸿救家园
发表时间:2021-12-16 10:31:25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东兴侨批路位于东兴口岸边上,这里是东兴近代贸易最为繁华的街区。街内一栋具有法式建筑特点的老房子就是东兴侨批馆。抗战末期,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与国内亲属传递书信、寄托亲情的秘密通道。

  中新网南宁12月15日电 题:广西东兴侨批汇路尘封往事:硝烟中传飞鸿救家园

  作者 翟李强 杨强 王伟臣

  百年侨批通闽粤连南亚梦断硝烟,三载信汇传飞鸿救家园路在东兴。

  这是中越边城广西东兴市侨批路街口牌坊上的一副楹联,它向每一位到访的客人讲述了70多年前战火硝烟中海外华侨华人心系故土家园的尘封往事。

  图为东兴侨批馆收藏的侨批。 翟李强 摄

  东兴侨批路位于东兴口岸边上,这里是东兴近代贸易最为繁华的街区。街内一栋具有法式建筑特点的老房子就是东兴侨批馆。抗战末期,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与国内亲属传递书信、寄托亲情的秘密通道。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及东南亚一带相继沦陷,连接海外华侨和国内侨眷的侨批业陷入停顿。侨批业者冒着生命危险,于1942年春开辟“东兴汇路”,为华侨和侨眷之间搭建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图为东兴侨批馆收藏的侨批。 翟李强 摄

  “大量支援抗战的物资也经由此路输送国内。”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介绍说,当时,侨批交接点在东兴发展到三四十家,为国内输送的抗战物资达175吨。

  “外付光银壹元”“外大洋银拾元”“外付國票弍佰萬元”“在外平安勿念”。。。。。。走进东兴侨批馆,透过一封封老旧泛黄的侨批件,记者真切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海外华侨心系故土家国的炽热深情。

  林惠江祖籍广东揭阳,他的爷爷和父亲等一众亲属都是泰国华侨。年届七旬的林惠江自小便是侨汇受益者。作为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林惠江家最后一次收到侨汇是在1973年。后来随着中国经济好转,侨汇不再是他们家经济收入的依靠。

  图为林惠江讲解东兴汇路。 翟李强 摄

  林惠江家对面的房子是原广东会所,亦是抗战后期东兴众多交接侨批的场所之一。2013年,林惠江出资租下此地筹建侨批馆,此后为收集整理1942年至1945年海外华侨通过“东兴汇路”发往广东、福建各地的侨批资料,他无数次往返桂粤闽三省(区)和东南亚国家。

  2016年,东兴市拨款对侨批馆进行修缮,“东兴汇路”的侨批资料自此有了归宿。时常会有侨批业者后人到“东兴汇路”探寻先辈足迹,这让林惠江倍感欣慰。

  在搜集侨批资料的过程中,令林惠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送批人”赵开钳。

  赵开钳是“东兴汇路”开拓先锋之一,广东潮汕人,28岁时离开乡梓到越南河内谋生,后来经营有批局、银号等业务。出于开通“东兴汇路”的需要,赵开钳在东兴开设批局,并交由妻子伍如英管理。

  图为东兴侨批馆前的“送批人”雕像。 翟李强 摄

  在一次护送侨批和抗战物资的海运途中,赵开钳一行遭遇日军飞机射击,妻子伍如英慌乱中坠海,险些失踪。期间尚在襁褓中的女儿赵永凤哭啼不止,赵开钳担心暴露,欲将其丢入海中,幸得妻姐伍清莲力保。

  日本投降后,“东兴汇路”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赵开钳夫妇在河内重振家业。1978年,因越南排华风波,耄耋之年的赵开钳回到广东后病逝。

  现今70岁的赵永凤告诉记者,在海上逃过一劫后,她此生再未能与父亲相聚,对父亲的印象也仅停留在母亲不多的述说和弟弟的著作中。近年来,随着“东兴汇路”侨批文化的传播,她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赵开钳。

  1945年,日本投降后,原来的汇路重新启动,“东兴汇路”至此结束使命。“东兴汇路”虽然仅存在三年半,但侨批文化的诚信精神以及老一辈华侨华人爱国爱家的精神,至今仍在传承和弘扬。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内部分地区防疫物资紧张,海外留学生及华侨华人自发组织收集防疫物资向国内捐赠,而林惠江也利用自己的退休金购买一批防疫物资亲自派发。林惠江说,这就是侨批精神传承的体现。

  林惠江的二子林锋目前正在东兴京岛筹建“东兴汇路京岛站”。林锋介绍,1944年,“东兴汇路”引起日军注意后,北仑河口时常被封锁,京岛成为抗战物资的秘密中转站。东江游击队从这里接收物资后,经柳州等地送往广东和延安。(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