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外来媳妇放弃城市生活 种桑养蚕参与凌云县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1-03-22 11:52:4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桑园30多亩,养蚕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老公跑运输,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杨凤说,感谢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让她当选村副主任,下一步她将继续和村民一道把磨贤村桑蚕产业做大做强,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22日电(韦轩 韦付增)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陇帮屯地处偏僻,2010年,屯里老谭家的儿子娶了一个外地媳妇——老家在广东珠海的杨凤。此后的这些年来,磨贤村的种桑养蚕发展,群众的生活变化都跟这个外地媳妇的到来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瘦高个、健谈、干事利索、善解人意、勤快、女强人,讲一口“纯正”的凌云方言……这是杨凤给人的印象。

  2010年,在广东珠海打工的谭显会认识珠海姑娘杨凤,缘分和爱的邀请,令杨凤放弃大城市的热闹和繁华,毅然嫁到磨贤村陇帮屯。

  “勺芒”“脚杆”“浪过”……这些惯用日常用语,在新媳妇那里就变得特别困难。

  “不会说凌云方言,和家人亲戚交流起来只能讲普通话,开始的交流,亲戚们用手脚比划,也闹了不少笑话。”杨凤说,起初语言的交流障碍,亲戚们也是笑笑便转身。

  爱上一个人,就得爱上一个村。沟通障碍,生活方式差异等让杨凤极其不适应。不会就学,在老公及家人的帮助,她主动跑到村里和老人、小孩拉近乎,在别人的说笑中,杨凤用一年的时间把地方方言掌握,会讲地道的“磨贤话”。

  在政府的帮助下,2003年,磨贤村里群众开始在世代种植玉米的土地上栽桑树、养蚕。许多群众在政府的技术和资金帮助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口袋慢慢鼓起来,生活越来越好。

  桑蚕产业周期短,见效快。细心的杨凤和老公经过一番商量后一致决定:种桑养蚕!说干就干,夫唱妇随,夫妻俩把桑叶种满了自家土地,还流转了村里群众部分山地,种上30亩桑园。

  “大婶,这个桑枝要怎么种?”“大伯,用什么肥料来追桑园……”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媳妇,走进婚姻组建家庭,一下抹掉大部分城市人娇嫩的脾气,走在新农村发展大道中,主动和群众们学种植技术。

  “2010年是第一年养蚕,夫妻两回家创业,辛苦攒下第一桶金,收入6万元。”杨凤告诉笔者,尝到甜头后,他们不断依托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大搞桑蚕产业。

  只要心细、不怕苦和累,养蚕收入来得快,这是杨凤养蚕“致富经”。

  “表嫂,你和表哥也回来种桑养蚕,在家一来可以照顾小孩读书和父母,二来养蚕有收入”。杨凤鼓励身边的亲人、群众。

  种桑养蚕不断让杨凤看到新农村发展的前景,眼见村里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劳动力在城市奔忙,因没有什么文化和劳动技能,一年到头收入微薄,还要背井离乡。杨凤就主动劝说,近十年来,有10余户在外务工的群众返乡加入种桑养蚕的队伍,有3户养蚕建起新楼房,买起家用小车。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建设下,硬化路四通八达,磨贤村种桑养蚕产业发展起劲,钱袋子慢慢鼓起来的杨凤夫妻商量,在2015年买了一辆货车,从此丈夫谭显会开车帮周边村屯跑运输,杨凤和父母在家搞养蚕。夫妻齐心,母亲到集镇帮带孩子上学,父亲协助干点家务活,一家子生活幸福美满。

  “这个外来媳妇,持家有道,发展产业有方,在她的带领下,村里有20多位妇女加入‘巾帼’创业队伍,她是大家学习的标杆。”磨贤村农户个人实施桑蚕省力化改造项目“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谭世平这样评价杨凤。

  外来的媳妇,她的勤劳和能干,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2017年当选村团支部书记,2021年的村“两委”换届,通过党员群众推选投票,杨凤当选村副主任。

  “桑园30多亩,养蚕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老公跑运输,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杨凤说,感谢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让她当选村副主任,下一步她将继续和村民一道把磨贤村桑蚕产业做大做强,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在政府的政策帮扶下,磨贤村的群众种桑养蚕热情高涨,目前全村有桑园7000余亩,年产值1700万元,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376户,覆盖率100%。(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