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从搬迁安置走向振兴的“巴马路径”
发表时间:2021-03-24 09:48:1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从2016年至今,巴马县坚持按照科学规划走“三化”协调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通过大石山区易地搬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子。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24日电(韦明崧)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城东南部三公里处的巴马镇巴马村六能屯,成了102531平方米的特色搬迁安置点,36栋多层建筑,局部建筑设有两层商业网点,一栋两层老年及儿童活动中心,一栋三层幼儿园以及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使4995群众变成“城市人”,超90%的城镇化率让六能社区变身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仅次于县城的副中心城镇,它就是老乡家园·移民新城易地六能扶贫搬迁点。

  从2016年至今,巴马县坚持按照科学规划走“三化”协调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通过大石山区易地搬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子。

  搬出大山开启美好新生活

  老乡家园六能易地扶贫安置点,是巴马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这里的住户都是从大石山里搬迁出来的贫困群众。

  彭祖山是西山乡坡林村一名贫困户,2018年10月彭祖山从西山乡坡林村搬迁到巴马镇六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他通过公益性岗位在社区做治安员就近就业,主要是负责小区人民的治安,同时,政府补贴一个月1300块的生活费,如今他有了稳定的收入,家庭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在山里住了一辈子,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搬到城里,住新房,有水喝,有电用,有活干,这都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彭祖山高兴地说。

  搬迁是手段,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才是目的。巴马县委、县政府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的总目标,按照“先抓试点、统筹推进,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原则,坚持“建设、宣传、扶贫、就业、拆迁、产业”六位一体,对安置区进行了长远谋划;坚持产业、新区、土地、公共服务、生态建设“五规合一”,打造总投资6亿元的“花哒街”项目、产业园区等,为群众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自主创业、灵活择业机会,带动1000多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脱贫,实现了搬迁群众“工厂开在家门口,就业家庭两不误”的美好愿景。

  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巴马“老乡家园”六能易地扶贫安置点构建了全方位工作架构,创新运用楼栋长、单元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民社区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发动群众和群众代表自觉参与社区管理,全程让群众当家,所有事都张榜公布,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形成了“发现问题大家议、出现矛盾众人调、民主决策一起做”的和谐局面,为全区易地扶贫安置创造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解决搬迁群众产业发展瓶颈,该县专门制定了《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6月9日,与相关企业签约了“巴马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综合体”项目框架协议,努力把六能安置点打造集“观光游览、民俗体验、生态餐饮、农创零售、演艺娱乐、休闲度假、亲子游学、会议会展”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运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联动机制,在优势互补、双向共建中达到“群众得实惠、社区共发展”效果。

  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巩固脱贫成果,离不开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更是基础。巴马县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一切力量率先打好产业攻坚战。

  “自从去年政府把1亩油茶地分给我后,我一直细心管理,以后收入肯定可观。”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新民社区搬迁群众韦朝仁说。

  易地搬迁粤桂扶贫产业六爱、六南基地千亩油茶高产示范基地覆盖整个山头,该基地项目总投入450.47万元,资金来源于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帮扶,种植面积1343亩,均亩产可达油茶30公斤,按现行市场平均价100元/公斤计,每年亩产值3000元,年总产值超过400万元。如今,千亩油茶高产示范基地成为新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致富产业、乡村振兴的“好帮手”。

  巴马“老乡家园”六能易地扶贫安置点,农民变市民。通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广场、农民书屋、戏曲舞台等文化场所的作用,开展移风易俗,大力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易地安置点的精神文明素养得以迅速提升。(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