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五一”小长假桂林旅游迎来“红五月”
发表时间:2021-05-05 21:10:13来源:桂林日报

摘要提示:5月5日,驴妈妈发布《2021五一出游总结报告》,桂林位列“最受游客喜爱的国内长线游目的地”第二位。

  “五一”假日期间,桂林市各景区秩序良好,旅游和文化市场秩序正常,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投诉。5月5日,驴妈妈发布《2021五一出游总结报告》,桂林位列“最受游客喜爱的国内长线游目的地”第二位。

  据市假日办初步测算,“五一”假日期间(5月1日-5月5日),我市共接待游客总人数235.03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252.16%,同比2019年增长24.22%;实现旅游总消费25.08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686.21%,同比2019年增长23.85%。

  跟随习总书记足迹 游客争相到桂林“打卡”

  4月25-26日,习总书记来桂林考察,先后到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漓江阳朔段、象山公园考察。“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成为网络红词,总书记考察的路线迅速成为来桂林旅游游客热烈追捧新晋旅游线路,相关驻足地也成为大家竞相合影的打卡点。学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追寻初心成为新时期主旋律,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成为“爆款”。青山绿水承载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人们纷纷来到走进乡村,体验美丽乡村风貌,感受幸福美好生活,乡村旅游呈现“井喷式”现象。

  桂林市重点监测46家4A以上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65.02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21.46%、旅游收入9181.90万元、同比2019年增长18.78%。其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景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等3家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5.93万人次。

  此外,3月中下旬中俄外长桂林会晤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为桂林春意盎然的美景和“国际范”旅游接待能力“打了一次最好的广告”。桂林旅游连续两次吸引了全国人民广泛关注,再次提升桂林的知名度。为发挥旅游龙头拉动作用,扩大文旅消费内需,桂林市谋划了“美甲天下 美好桂林”五一宣传系列推广活动,实施若干文旅消费政策,举办系列文旅活动,推出多条精选线路,大力开展宣传促销和加强市场监管,象山等景区纷纷引爆游客打卡热潮。

  短途游、周边游及夜游备受青睐

  “五一”小长假假期引爆了人们积蓄已久的旅游需求,桂林市组织了异常丰富的假日旅游活动。抽样监测显示,抽样监测显示,本次长假来桂林游客以广东、湖南、湖北、贵州等周边省份为主,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份游客也增长明显。区内游客主要以南宁、柳州、玉林、贺州等地为主;市民游也持续火热。自驾游十分火爆,从桂林各高速收费站车流统计来看,阳平高速、灵三高速、桂阳高速、桂兴高速分别与2019年同比增幅达17.68%、7.44%、13.83%和22.77%,成为近几年来少有的“最热五一小长假”。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形势逐步好转,民众的出游愿望随着春暖花开迅速增强。本次五一长假,天气晴朗,短途的周边省市游迅速升温;同时,烟雨桂林、梦幻漓江也吸引了不少周边省市游客,本次假日湖南、湖北、广东、贵州等省来桂林旅游的游客呈现大幅上升趋势;随着桂林8条夜游精品线路发布,不少跟团游的客人晚上迅速转变为自助游,晚上不再跟团而是根据发布的线路自行游览,自助游客也根据线路及自身需求选择夜游,桂林夜游不断升温。5月2日,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单日上演10场,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创广西大型演出单日场次与接待人次新高。

  创新营销理念,文化旅游品牌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五一”节前,我市文旅部门参加自治区文旅厅组织的北京、湖北、江苏等省市的文化旅游推介,赴北京、武汉、十堰、南京等地开展“感党恩,跟党走——相约游广西”大型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积极为假期旅游预热;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新媒体,积极策划推出系列营销活动,发布五一假期旅游宣传信息、微视频,形成多渠道、高密度、叠加式的旅游宣传模式;引导旅游景区、酒店利用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提前发布五一假期景区限流和开放的情况公告,做好限量开放、预约开放、有序开放;利用LED走字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营造良好节日氛围。同时,优化产品供给,增强了文旅产品的吸引力。

  文明出行渐入人心,文旅市场不断提质升级。

  假日前,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全市及时部署安全、文明旅游工作。随着桂林国家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落地,全市各主要景区在节日期间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活动,通过微笑服务、文明引导、应急处理、人员值守等多种方式加强服务管理水平和对游客的引导规范,整体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随意插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破坏景区设施、物品等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假期期间全市文化旅游活动场所游览秩序井然,处处一片欢乐祥和景象。(本报记者 刘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