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南宁市第三届“感动邕城·寻找最美献血者”大型公益活动评审结果出炉
发表时间:2021-05-31 16:53:19来源:南宁晚报

摘要提示:今年5月1日,由南宁市卫健委、南宁市文明办与南宁市献血办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感动邕城·寻找最美献血者”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南宁市第三届“感动邕城·寻找最美献血者”大型公益活动评审结果出炉

  平凡汇聚大爱 热血浇灌希望

  今年5月1日,由南宁市卫健委、南宁市文明办与南宁市献血办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感动邕城·寻找最美献血者”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经专家委员会综合献血者的献血量、所获献血奖励、献血经历和网络投票总票数等,最终评选出十大最美献血者。爱心无声却有形,每一份血液都是生命的礼物,浇灌着郁郁葱葱的生命,而每一位最美献血者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献血故事。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人生阅历,却因公益大爱拥有了相同的执着与坚守。让我们走近他们的故事,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献血达人”以身作则除偏见

  吕勉

  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有位人人点赞的“献血达人”——乳腺甲状腺外科医生吕勉。自19年前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开始,他一次次用行动带动身边人献血,同时宣传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消除大家对献血的恐惧与偏见。

  刚开始接触献血,吕勉还是一个刚满18岁的高中生,当时他只觉得献血时有点紧张,并未真正理解献血的意义。直到进入大学开始接触医学,吕勉才进一步了解了血液知识,渐渐养成了定期献血的习惯。

  当习惯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令吕勉感到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得知血液检测合格,发往医院用于救治病人的消息。对吕勉而言,医生不仅要运用医术救助病人,更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尽自己所能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是人体特有的、不能通过外源性手段生产的、可紧急用于危重失血病人抢救的珍稀‘药品’。”吕勉说,只有大家都参与到这份献爱心的行动中来,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人。

  医者无疆大爱在异国延续

  顾国龙

  “或许三四百毫升血液对于健康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急需输血治疗的危重病人而言,却能拯救生命。”顾国龙是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在近20年的无偿献血生涯中,他深知血液对于生命的意义。

  2006年4月8日,一名病人生命垂危,急需输注血小板,但当时血小板库存紧张。获悉情况的顾国龙立刻赶到朝阳捐血屋捐献血小板。在医院的救治和血站的帮助下,病人最终转危为安。无偿献血是公益,更是一种责任。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献血人数骤减。顾国龙第一时间卷起袖子奉献热血。他不仅自己献血,还常年进行无偿献血公益宣传,累计组织上千人次参加无偿献血,他的家人、亲戚都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的“固定成员”。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今年1月,顾国龙成为第22批援非医疗队队员,飞赴尼日尔开展医疗援助。4月15日,尼日尔一中资公司员工因病情突然加重急需输血。顾国龙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尼日尔国家血液中心捐献热血。诚挚的医者之心和鲜红的热血之情,让大爱在异国他乡延续。

  行义举只为助人不求回报

  徐景新

  徐景新今年51岁,在宾阳县委办公室工作。自2001年开始,他参与无偿献血已有21个年头。

  让徐景新印象深刻的一次献血经历发生在2003年,他在县人民医院看到一则关于寻找AB型血的紧急公告后,毫不犹豫地捐献了400ml血液,用于救助一名病危患者。事后,想到自己的血液可以救助别人,他感到无比欣慰。家属为表示谢意托人转红包给他,被他当场拒绝。他认为无偿献血是做好事、善事,是行义举,他献血只求奉献,不求回报。

  说起为什么热衷无偿献血,徐景新说,“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每次想到自己的血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就感到很开心”。他说,之所以无偿献出自己的“生命之泉”,就是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

  2006年7月25日,徐景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有过四次为患者捐献骨髓的机会,但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最终没能实现捐献骨髓的愿望,他希望有一天这个愿望能够实现。

  凝聚众人力量奋战抗疫阻击战

  李方

  无偿献血,贵在坚持。李方是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在无偿献血的爱心之路上默默坚持了17年。

  “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李方对这句话的感受特别深刻。他是一位无偿献血者,也是一位爱心志愿者。用他的话来说,社会正能量传递下去,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在成为志愿者后,李方主动利用业余时间配合南宁中心血站做好献血活动的宣传、组织等工作,积极发动身边的同事、亲朋好友及广大市民参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时累计达171.37小时。

  不能临阵战疫情,愿将热血扶病伤!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还有一群英雄,他们就是毅然参与无偿献血的热血英雄。

  2020年至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方两次组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抗击疫情,为爱逆行”无偿献血活动,共计139人献血37400毫升。他说,虽然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到一线参与战斗,但希望通过无偿献血贡献绵薄之力。

  献血是维系医患情的礼物

  廖咸硕

  廖咸硕是邕宁区人民医院的中医医师,他还有一个隐藏多年的身份——应急献血队员。2018年5月的一天,邕宁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医生到南宁中心血站取血,恰巧碰见了正在参加献血活动的廖咸硕。

  “他是你们医院的,已经参加无偿献血十几年了,你不知道吗?”透过血站工作人员,同事这才知道,廖咸硕不仅是血站的应急献血队员,还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碰到急需用血的情况,他总是随叫随到,义不容辞。

  自2006年第一次献血,廖咸硕走过了15年献血路,其中最令他难忘的事情发生在2014年。当时一名患者急需血小板,接到通知后,廖咸硕立即赶到血站,毅然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看到患者家属从焦虑、无助到重燃希望,廖咸硕更加坚定了坚持无偿献血的决心。他用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浓浓真情:“奉献不仅仅是付出,更让我收获了快乐。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医生送给患者最好的礼物!”

  一次常规体检让爱心萌芽

  蒙创颖

  蒙创颖的献血之路始于2005年。当时他前往医院做常规体检,恰巧遇到一位宣传献血知识的医生。医生告诉蒙创颖,献血不仅对身体没有害处,而且能够促进体内血细胞的新陈代谢,让人体的造血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怀着忐忑的心情,蒙创颖第一次走上献血车,很快便完成了献血流程,身体也并未感到任何不适。看着无偿献血证上的记录,爱心的种子在蒙创颖的心里发了芽,如果自己献出的血液能够帮助他人恢复健康,给患者家庭带来希望,何乐而不为?

  第2次、第10次、第15次……每年2次,每次均献全血400毫升,定期献血成了蒙创颖雷打不动的习惯。尤其在接到血液检验合格、发往医院救治患者短信的时候,蒙创颖体会到无偿献血是一件助人助己、令人开心和温暖的事情。

  如今,作为横县横州镇蒙村小学校长,蒙创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学校教职工。蒙创颖说:“我希望通过无偿献血,向身边的人传递一种理念——坚持健康快乐的前行,点燃幸福美满的希望。”

  亲人的经历触动柔软内心

  凌秋艳

  被问到第一次无偿献血是什么时候,凌秋艳脱口而出:2004年4月23日。那天,南宁中心血站献血车来到了马山县,出于好奇,马山中学信息老师凌秋艳走上了献血车,并献出200毫升血液。

  随着对献血知识的深入了解,凌秋艳渐渐养成了定期献血“打卡”的习惯,并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与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献血的益处,鼓励大家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之中。

  除了参与无偿献血,凌秋艳还是一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凌秋艳回忆说,2008年初,亲戚的孩子确诊白血病,由于找不到配型合适的骨髓,孩子最终遗憾离世,给家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2008年8月23日,凌秋艳在献血期间,详细咨询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样。凌秋艳动情地说:“每当想到我的一点点付出能够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我就感到很值得、很幸福。”

  无偿献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韦春晖

  “韦春晖先生您好,感谢您捐献血液,检验合格,将用于救治病人,感谢您的爱心。”“您捐献的血液已经发往某某医院供患者使用。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感谢您的爱心。”每当收到这样的信息,韦春晖都感到很欣慰。

  韦春晖在崇左市工作,所以在南宁的时间相对较少。但只要来南宁,他都会抽出时间去献血。或许在有的人看来,献血有这样那样的麻烦而且费时,然而对韦春晖来说,献血是一件平凡又伟大的事。

  参加无偿献血15年来,韦春晖获得无数奖励。他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获评南宁市五星级献血之星,还是南宁市第一批无偿献血荣誉卡获得者和南宁市自然人诚信卡持有者。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韦春晖说,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无偿献血,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好奇尝试开启21年坚守

  潘冬

  “第一次”既是尝试也是传承。潘冬告诉记者,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出于好奇,想要体验一下,尔后坚持无偿献血至今已经21年。

  21年前的一天,潘冬走在去献血的路上,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当他到达献血车前,看到车身贴着“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字样,尤其是那个鲜红的“血”字,仿佛是一种求救信号,震撼了他的心!

  从踏上献血车到献血结束,不管是护士还是志愿者,都给潘冬带来关心和鼓励,他既紧张又兴奋地完成了第一次无偿献血。有了第一次,之后的经历用潘冬的话说叫“一发不可收拾”。在一次次参与无偿献血的过程中,他的心态也从“好奇”转变成“责任”。

  21年来,献血证上密密麻麻的印章,见证了潘冬在无偿献血道路上的点点滴滴。“我献血,我快乐!”潘冬说,无偿献血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后,他依旧会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走下去,希望他的血液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传承让无私奉献延续

  余先继

  余先继是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作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他对无偿献血有自己的坚持。

  自1999年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22年来余先继累计献血35次,共捐献全血13200毫升。谈到为何将无偿献血事业坚持了22年,余先继说这来自他的切身之痛。“在抢救生命的紧要关头,有血就有希望。”1999年,他的父亲患病急需输血,作为病患家属,他深刻明白血液的重要性,以及献血能给他人带来生命的希望,从那时起,他便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余先继说,我们的血液是可以再生的,用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挽救一个生命,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在余先继的影响下,女儿在2012年上大学后也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

  “每一位献血者都是英雄!”每当看到捐血屋里那句话,余先继就想,自己虽然算不上英雄,但只要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坚持献血,将爱心传递,就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陈蕾 赵金玲/文 南宁中心血站/供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