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藤县:红色领航铸强县
- 发表时间:2021-07-23 06:40:30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年来,广西梧州市藤县以“红引擎新陶都”党建工作思路为主线,打出固本强基的“组合拳”,提质聚力强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砥砺奋进新征程。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2日电(黄群礼 李静琪)近年来,广西梧州市藤县以“红引擎新陶都”党建工作思路为主线,打出固本强基的“组合拳”,提质聚力强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砥砺奋进新征程。
建好红引擎 培育新动力
盛夏来临,金鸡镇大坟村的党员群众们围坐在黑皮冬瓜地里,听农业科技特派员讲解冬瓜种植技术和相关惠农政策。这是藤县开设“田间党课”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藤县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广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创新载体,从党员活动室、红色教育基地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社区学校,以“支书讲堂”“田间党课”“板凳党课”等形式,不限时空讲党课,加强和改进党员经常性教育。
短短几年时间,太平镇陈垌村由一个“空壳村”变成有主导产业、集体经济达16万元的特色产业村。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家家户户分散的生产力联合形成“党群致富联合体”,抱团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藤县聚焦县域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通过“五红”工程整体谋划、联动推进各领域党建,落实“两范一提高”活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红色暖流”行动等,完善组织架构,规范组织建设,深化党内关怀;选聘一批组织专干、党建协管员充实基层党务力量;推广“抱团物业”等8种模式,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增至2376万元;整合资金共1.39亿元,对全县239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创建各领域星级党组织126个,打造一批如太平镇陈垌村、县审计局、欧神诺公司等拿得出、立得住、推得开的党建示范点。
贯彻新理念 打造新产业
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是藤县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之一。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播种面积稳定在目标任务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3个,太平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市场主体达280多家。全县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34家,达86家。
先后获评为“中国钛白之乡”“中国陶瓷优秀产区”“广西民营经济示范县”,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面积从3.98平方公里扩展到6.6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从36家增加到82家。藤县中和陶瓷园区从一片荒山野岭,发展到2020年实现规上产值达60亿元的广西乃至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行业品牌最集聚的建陶生产区;直投融资120亿元的绿色化工新材料园区实现快速开工建设……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一家家工业企业开足马力。
此外,藤县新材料园区项目在2020年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并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予以重点支持,已完成征地12000多亩。精准招商实现招大引强,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投资“洼地”,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共596.96亿元。
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坚持绿色发展,以民为先,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优化。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浔江、北流河、蒙江等主要河流水质提升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完成造林17.46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166万立方米。“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科普示范县总结评估优秀示范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2021年6月3日,藤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揭开了该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序幕。
立足新起点 绘好新蓝图
“电表开户需要什么证件?”“我家没电了,能派人过来帮看一下吗?”“砍树树干碰到电线了怎么办?”……在藤县供电公司塘步供电所员工便民服务微信群里,大家时不时会看到用户发来各种各样的咨询、求助等信息,工作人员都会及时回复。
藤县供电公司把群众满意作为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在企业和用户之间架起了“空中桥梁”,及时解答释疑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诉求。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藤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学史悟思,把准群众需求,凝聚奋进力量,做优做强一二三产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建设藤县现代林业产业园,加大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入园,扎实推进陶瓷产业、钛白行业提级改造工作。推进地标保护产品建设,大力发展粉葛、八角产业,加快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程,在示范区核心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全力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县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村三级服务体系。
努力优化路网结构,做到与县路网的干线公路有效连通。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岸线规划建设,通过建设一批港口码头,充分发挥该县独有的水运优势,强化水路运营能力。
突出产城融合,全力建设城市新区,加大推进田寮新区、津北新区开发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消除校舍不安全因素,全部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县乡二级急救体系。建立完善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基层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