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兰县:巴英蚂拐节,壮乡人民不可或缺的年会
- 发表时间:2022-04-04 22:01:39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壮族蚂拐节,也称青蛙节,当地方言称为“雅圭”,盛行于红水河流域,2006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说河池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是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节文化发祥地,虽然没有确切史料考证,但蚂拐节却在巴英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持续的传承。
一直以来,每年临近农历二月初二,常有朋友问今年的巴英蚂拐节举办吗?我会自豪地回答:作为非遗传承的民间群众艺术节日,壮族群众的年会,当然少不了。
壮族蚂拐节,也称青蛙节,当地方言称为“雅圭”,盛行于红水河流域,2006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说河池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是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节文化发祥地,虽然没有确切史料考证,但蚂拐节却在巴英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持续的传承。
巴英蚂拐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说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巴英蚂拐节传承人口传及传说探究可知: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孝子名叫“东林”,为人忠诚勤劳,孝敬父母。一日,母亲去世,其半夜将母亲埋在自家的屋基下。东林含泪守孝,正值雨季,屋外蚂拐呱叫不停,东林担心母亲亡灵不得安宁,叫人烧水去浇淋,蚂拐死伤遍地,从此天再也不下雨了,人间遍地哀歌。东林去问壮族祖先“布洛陀”(baeuz loz doz),才知道蚂拐是神仙的鸡,下凡到人间,除吃害虫外,还要向神仙报告人间的旱涝灾情,要求人们保护蚂拐。东林按照“布洛陀”嘱咐敲起铜鼓,请青蛙女神回村过年,又请千人为死去的青蛙送葬。东林孝敬之心感动上帝,从那时起,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从此,巴英村寨每年都举行一次盛大的蚂拐节,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很多游客误会巴英蚂拐节就是二月二,其实不然,巴英蚂拐节从每年大年初一始至二月二,历经一个月,是壮乡人民不可或缺的年会。每年举行的巴英蚂拐节是由壮乡民间传承人自行组织的文化活动,是红水河流域壮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蚂拐节期间,有大年初一寻蚂拐,大年初二始挨家逐户拜蚂拐,正月十五祭蚂拐、立幡活动,二月初二葬蚂拐和篝火铜鼓山歌会等一系列活动。尤其是二月初二葬蚂拐仪式上,有蛙王显世、蚂拐舞、筒登求雨、蚂拐庆丰歌舞、公婆椿糯米粑、么公请神、敬歌蛙婆、天将护法,神婆下凡、篝火显萤火,蛙婆齐显福、男女山歌大对唱等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到场参加。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要团结协作、合理分工,否则各项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
巴英蚂拐节的渊源历史没有详实的文字记载,但活动程序、传承谱系、器具制作技艺等依靠传承人言传身教,因而巴英蚂拐节活动中的歌舞表演、即兴歌会也就成为重要的教育方式。蚂拐舞格调欢快、活泼、风趣、幽默,节奏明快,刚健有力,体现了壮族人民一年四季主要的农事活动,是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叙事诗,是抒发壮族人民情怀的精神产品,许多动作是壮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再现。即兴歌会主要内容是天文地理、历史传说、风俗人情、生活技能、农事劳动、男欢女爱等,涉及范围广泛。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民俗文化,凝结了巴英村寨每一代人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技能,通过活动中展现的简单形似的表演活动。千百年来,上一代人把经验知识和技能传给下一代,下一代人通过实践活动,传承这些经验、知识和技能,代代如此相传。
巴英蚂拐节习俗,既可以提高村民自我组织的能力,也可以加强村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在聚会时,各村寨村民聚在一起,既可增进感情,又可商量和讨论并解决本村寨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巴英村寨,每年一次的蚂拐节可以把全体村民组织起来,让大家互相协作,这无疑有利于加强村民之间的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在蚂拐节中最为隆重和热闹的是唱蚂拐歌和跳蚂拐舞。蚂拐歌会实际是一次多民族同胞的聚会,使周围几十里的各民族同胞欢聚一堂,沟通感情,交流信息,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近年来,巴英蚂文化旅游景区建成了铜鼓广场、蚂拐广场、风雨桥、河提步道、游客中心、亲水平台、停车场等项目,为推动文旅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年,巴英村被列为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2013年,巴英蚂拐节于被国家民委、文化部授予中国优秀民族节庆、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2014年,巴英村被列入全区生态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乡村,河池市民族团结进示范村。
每年的蚂拐节迎来了南丹、天峨、凤山、东兰等红水河流域壮族群众、区内外众多宾客以及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泰国、台湾、香港等国际壮学专家和旅游爱好者,蚂拐节成为当地特色民俗旅游的名片。人们在这里既体验神秘的蚂拐习俗文化氛围,又享受到巴英的农家特色美食和特产。因此,蚂拐节的传承和保护对于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增强红水河铜鼓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民族团结,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韦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