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深耕希望的田野 播种振兴的梦想
发表时间:2022-04-27 21:09:58来源:南宁日报

摘要提示:回望脱贫攻坚那场战役,南宁市上下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取得了全面胜利。2020年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自治区级贫困区邕宁区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南宁市大力抓好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图为村民驾驶收割机收获水稻。 (陈维 摄)

  南宁市大力抓好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图为村民驾驶收割机收获水稻。 (陈维 摄)

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有效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本报记者叶子榕 摄

  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有效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本报记者叶子榕 摄

南宁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风貌不断提升。图为一列动车穿越金色田野。  (陈柳萍 摄)

  南宁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风貌不断提升。图为一列动车穿越金色田野。  (陈柳萍 摄)

  总书记嘱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南宁实践

  回望脱贫攻坚那场战役,南宁市上下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取得了全面胜利。2020年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自治区级贫困区邕宁区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响起,完成了前期积淀的首府南宁,以更加稳健、自信的姿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五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接续推进农村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守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早春时节,生机盎然。在宾阳县的田间地头,农机正开足马力耙田,村民们也开始下田抛秧。近年来,被誉为“广西第二大粮仓”的宾阳县大力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全县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8万亩,粮食年总产量35.3万吨,其中水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5万亩,稻谷年总产量达32万吨。

  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日,在武鸣区宁武镇的马铃薯种植基地,200多亩马铃薯喜获丰收,趁着晴好天气,农业公司组织农民下地挖薯,外地客商也把大货车开到种植基地进行收购,准备运往广东、福建等地销售。近年来,武鸣区每年冬种马铃薯面积维持在4万亩以上。

  南宁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始终把粮食生产当作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粮食安全党政绩要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妥善解决违法占用耕地建设、违法用地等行为,实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近五年来,南宁市通过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品质、培育品牌,不断提高粮食产能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种粮效益,推动南宁市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2021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638.31万亩、211.55万吨,在全区占比超过15%。“古辣香米”“上林大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南宁市乡村振兴粮食全产业链链长尹彦鸿表示,南宁市明确由市乡村振兴和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指挥部统筹建立粮食生产产业链的组织架构,以加快推进我市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建设,力争今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638.33万亩,总产量达212.07万吨,其中早稻面积达191.3万亩。

  打好有效衔接“组合拳”

  走进马山县电白小学,崭新的教学楼里,老师正在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们讲课。优美的学校环境、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和文体场馆保证了易地搬迁户小学阶段适龄子女都能“有学上、上好学”。

  在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内,社区服务中心、“感恩超市”、就业服务站、中小学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作为广西搬迁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如何有效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园区企业吸纳、劳务输出带动、支持返乡创业、开发乡村公益岗位、支持创业等多种措施,确保每一户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隆安县城厢镇党委副书记、震东社区党委书记何为表示。2021年,震东安置区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成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典范。

  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鲜嫩的蔬菜在智慧温室里茁壮成长;美丽乡村柳绿桃红、充满乡愁……如今,走进首府南宁的乡村,处处展现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优美图景,脱贫攻坚结出的硕果预示着乡村振兴的丰收年景。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强调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这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南宁,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

  南宁市将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对易返贫人口监测,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持续抓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重点工作,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持续发力,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矢志不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6+6”下好乡村振兴“关键棋”

  走进横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茉莉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洁白的茉莉花悄然绽放,不远处新建成的茉莉花加工新城里,香茹怡茉、茶虞子、清雷、春伦等茉莉花茶精深加工企业陆续进驻,花茶加工产业越做越大……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来自广西横州。”2021年横州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215.3亿元,蝉联广西最具价值农产品品牌。横州茉莉花产业从一朵花发展到一个百亿元产值的产业,成为一朵名副其实的富民花、幸福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兴旺”。

  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三区三园一体”等农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创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牌,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南宁市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把示范区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实验区和先行区,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了品牌效应。

  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国家级农业园区,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农业品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茉莉花、沃柑、火龙果基地,蔬菜、水果、畜牧业产值超百亿元。

  下一步,南宁市将以中央、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坚守保障粮食安全底线,聚焦问题短板,精准发力,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聚焦产业兴旺,持续做强做优现代特色农业,立足于我市林果蔬畜糖蚕等特色资源,重点打造以粮食、林木、水果、蔬菜、生猪、糖料蔗为主,以茉莉花(茶)、家禽、桑蚕、牛羊、水产、中药材为辅的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绣好美丽乡村“锦绣图”

  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南宁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袤的乡村里,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与乡愁记忆的人文之美交织,散发出不同于城市的别样吸引力,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桃花源”。

  走进邕宁区蒲庙镇张村坡,一个个采用旧砖、石磨、瓦罐等老旧物品打造的微庭院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村道、民族风情的楼房,吸引不少市民纷至沓来。

  张村坡的变迁,是近年来南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乡村风貌提升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2021年年初,南宁市成立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房管理工作指挥部,统筹乡村风貌提升、农房管控、“三师”下乡等各项工作。

  去年以来,随着乡村风貌不断提升,南宁市的田野乡间阡陌有序,稼穑井然,绿水绕青山,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全域基本整治年度任务按时完成,乡村环境从“清洁美”迈向“整洁美”。

  美丽宜居在身边,乡村处处好风景。近年来,南宁市以乡村振兴“五个总要求”为指导,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了从“盆景”到“风景”,从“局部美”到“处处靓”的华丽蜕变。广大乡村的“面子”焕然一新,“里子”不断丰富、充实,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安全有序、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在广大村民身边成为现实。全市广大乡村从一村美变成村村美,不少乡村更是美成了旅游景点、景区。

  今年,南宁市将继续开展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创建,力争到年底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齐全、城镇品质一流、乡土特色突出、传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优良、特色产业发展、辐射带动有力的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更好载体,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取得扎实成效,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记者手记

  在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当前,南宁市不论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还是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资源优势,或是盘活资源要素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等,其目标都是乡村振兴、农民富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南宁必将在新征程上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相信,未来的南宁,将更加美不胜收。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郭少东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