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贵港市平阳村:闲田变桑园 月月有“银两”
发表时间:2022-06-20 18:29:50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六月下旬,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平阳村小楼辉映,桑园青翠,山歌嘹亮,村民们种桑养蚕,欢声笑语。

  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20日电(覃伟 赖媚媚)六月下旬,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平阳村小楼辉映,桑园青翠,山歌嘹亮,村民们种桑养蚕,欢声笑语。

  “今年春,我把这3亩多的闲置田,全用来了种桑养蚕了,至今每月都带来1500元左右的卖蚕现金收入。”正在村边采摘桑叶的脱贫户覃有俭喜笑颜开。

  从他的话语中得知,这片责任地,由于承包主人到广东打工无人耕种,又缺乏水利灌溉,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他征求了承包户主的意见,户主就毫不犹豫地答应给他种桑了,而且不要一分钱的地租钱。“多年来,我种桑面积保持4亩多。这五年来,由于外出和在本地企业务工人员增多,我和妻子又利用3.3亩闲置地种桑,收入成倍增加。”

  随着板材、电子组装业等工业向乡村拓展对劳动力的强劲需求,当地务农劳动力日渐演变为夫妻为主。他们在紧张的种田之余,或赡养老人,或照顾小孩,共同经营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像这样充分利用闲置地发展桑蚕种养业的,现今,平阳村共有63户,共种桑面积530亩,其中免费使用他人闲置地的,就占总桑园面积的四成多。

  桑园比较便利管理,一年施两次肥,病虫害较少,利于较大面积种植,该村一对夫妻,一年可种桑7亩左右,每个家庭年纯收入1.3万元上下。采摘桑叶、喂养小蚕的,均是早上、中午、下午各1次,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小蚕生长情况,及时对症下药治疗。该村一对夫妻,一年可种桑园7亩以上,年获纯收入1.5万元左右。

  本世纪初的第二年,平阳村就开始大规模种桑养蚕,引发周边群众纷纷效仿,全镇桑园面积连年达1万亩以上。当地政府致力培育壮大这一桑蚕产业,2000年,推广应用了小蚕共育技术,桑蚕农养蚕成活率从55%增至95%,效益成倍提高。

  “从小蚕共育基地购买四龄(每龄3天)蚕苗回来饲养,小蚕11天就可结茧出售,每个月可养两批,每年从4月份到11月份,可养13批左右。”覃有俭娓娓道来。

  由于人工少,见钱快,桑蚕业成了该村务农农民收入主渠道。不少夫妻俩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共奏种桑养蚕增收田园乐章。

  立业富家。农家小楼前,桑树碧绿。覃有标携老带少,准备到当地荷美覃塘景区游玩。“二十多年前,我就开始种桑养蚕,年纯收入保持3万元左右。五年前建成了大棚蚕室, 三年前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每到空闲时间,就搭乘父母、妻儿到景区观光,共享天伦之乐。

  床前尽孝。每天早、中、晚饭前,为父亲煮饭送饭、端屎倒尿、擦洗身子,成了覃世红日常生活必修课。五年前,他年愈九旬的父亲病倒瘫痪在床,他便辞去在广东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履行尽孝义务。“在家种桑养蚕,让我既能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又有钱为老人治病、加菜,农闲时间我还可以在本村周边搞建筑施工。”覃世红喜上心头。

  送子读书。在平阳村,覃有俭2个孩子都先后考上大学的消息家知户晓。为照顾年迈的母亲,他坚守桑蚕业达三十多年之久,从未长期离开家乡务工,先后聚妻生子,建起新房,于五年前脱贫,送俩孩子完成高中、大学学业。“种桑养蚕几乎每个月都有收入,满足了我俩孩子每年的学杂费、伙食费需求。”

  接送子孙上学。6月20日,覃有龙喂妥小蚕,准备送5个孙子孙女上学,笑容绽放。“送他们到学校后,我就到田里摘桑叶,10时左右到学校接他们回家,煮好饭菜吃完午饭后,又送他们去学校;接着喂蚕,再摘桑叶,到下午4时左右再接他们回家。晚饭后,再喂一次小蚕。每天工作安排都有条有理,轻松自在,还能有余钱解决孙子们的生活费用、日用开销。”

  攒钱养老。覃协山家里,香气扑鼻。望着丰盛的菜肴,他喜气洋洋:“我们夫妻的生活费都是自己种桑养蚕挣的,看病费用也是自己出,从没有伸手向儿女要钱。不包括子女孝敬的养老钱,目前我们自己还有6万多元存款防老。”(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