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广西三江:“河长制+”促进河水长清产业富民
发表时间:2022-07-12 18:30:54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认真践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实施“河长制+”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八江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最靓丽的底色,让村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生活更加富裕富足。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12日电(孙治平 吴翰)“自从实施了‘河长制+’制度,水质提升了,我们养殖基地出产的田螺也更加味鲜肉美,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带动67个脱贫户每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归令村致富带头人、三合谷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吴大姐每次提起她的“螺稻”特色种养产业都难掩心中喜悦。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认真践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实施“河长制+”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八江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最靓丽的底色,让村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生活更加富裕富足。

  推行河长制+法治建设,健全机制合力整治。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设置镇村两级河道警长,协助河长对电、炸、毒鱼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合执法、联动会商等制度,充分发挥公安执法的威慑震慑作用,联手打击涉河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水质高效监管体系,充分调动村民河道保护积极性,让每一个村民都成为河道的保护者,鼓励村民通过屯级微信群、电话等方式,第一时间将危害河道环境行为上报,由该河段河长联合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处置。截至目前,已通过“村民监督+河警长响应”方式有效制止了10余起污染河道行为,处置了3起涉河违法违规行为,牢牢护住“绿水青山”这条红线。

  推行河长制+村民自治,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利用村民大会、鼓楼夜会等议事机制,宣传河道保护的重要性,将河长制工作内容融入村规民约中,不断筑牢侗乡人民河道保护理念。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成立“村级河长+包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党员+村民骨干”河段整治小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齐心共治,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河、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对河道游泳、烧烤等人员进行耐心劝导,持之以恒地保护好河道生态环境。今年以来,已开展巡河行动100余次,参与人数达600余人次,有效劝阻河道内烧烤行为10余起。

  推行河长制+民俗约定,营造氛围共建共享。借助“百节之乡”浓厚民族文化氛围,组织民间文化传承人将河道保护条例编入本地“耶歌”“琵琶歌”,推动河道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民俗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以“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芦笙节”“多耶节”等侗乡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多耶比赛”“琵琶侗歌对唱”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河道保护的必要性。坚持依靠党群合力,党员牵头组织持续开展世代相传的“鱼苗投放护河”民俗活动,全体村民约好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和“九月初九”,购买一批鱼苗投放河里,维持水体生物圈平衡,净化河水水质。今年以来,已开展“鱼苗投放”活动10余次,投放鱼苗3万余尾。

  推行河长制+产业富民,夯实基础促农增收。近年来,八江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河堤护岸6.5公里,减少水土流失,提升防洪防灾能力,有效保护沿河农田,并美化亮化沿河两岸风光。坚持以河长制为契机,实行河道环境常态化治理和维护机制,促进水质提升,为发展种稻养鱼及石螺养殖示范基地创造良好的水资源环境。八江镇汾水村(江川)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率先利用优质的水源,将水量充足的河水引入禾花鱼养殖基地,同时引进科技项目,盘活村级集体鱼塘、楼房场所等资产,建立三江首个“跑道养鱼”生态养殖示范点,集机、电、自动化、生物工程技术为一体,通过科技投料方式诱导鱼在“跑道”中来回游动,提高鱼肉品质,打响“跑道鱼”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全镇已创建种稻养鱼示范基地3个共200余亩,石螺养殖示范基地5个共500余亩,解决60多个脱贫户的就业问题。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