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金城江区:禁毒宣传“零盲区” 聚力打好禁吸戒毒持久战
发表时间:2022-08-02 15:14:3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今年以来,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强抓禁毒宣传“六进”活动,不断扩大禁毒宣传范围,凝聚干群力量共同打好禁吸戒毒持久战,奋力实现禁毒宣传“零盲区”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2日电(韦盼 谭祖嵩)为扎实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工作,营造健康无毒社会环境,今年以来,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强抓禁毒宣传“六进”活动,不断扩大禁毒宣传范围,凝聚干群力量共同打好禁吸戒毒持久战,奋力实现禁毒宣传“零盲区”。

  禁毒宣传进校园,法制讲堂强预防

  金城江区坚持禁毒工作从娃娃抓起,组织中坚力量深入全区各中职、中小学校、幼儿园靶向宣讲禁毒知识,教导学生自觉充当“禁毒宣传员”。

  “遇到吸毒人员要远离,并打电话报警。”在金城江区九圩中学禁毒知识主题教育课上,公安民警手拿毒品仿真模型向学生们一一展示各类毒品形貌,增强学生的毒品辨识能力。法院法官以案释法、以事说法,仔细剖析诱发未成年人犯罪起因,引导中小学生用法自保,预防毒品犯罪。

  此外,该区在各中小学校均建立毒品预防教育园地和固定宣传橱窗(栏),全面开展校园禁毒“五个一”和“小手拉大手 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组织开展“金城江中小学禁毒书法、手抄报、书信和禁毒微视频作品评展”活动,累计征集作品1500余份,微信平台投票87.4万人次,投票页面访问次数216.2万次,全民参与禁毒的热度显著提升。

  禁毒宣传进家庭,为民服务“零距离”

  金城江区立足为民服务走一线,先后组织2000多名党员、志愿者深入城市社区、村屯开展禁毒宣传进万家“敲门行动”,共发放禁毒宣传资料、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宣传单7万余份,组织居民家庭签订“不让毒品进我家”承诺书7万余份。

  金城江街道中山社区居民黄先生表示:“禁绝毒品,人人有责。仅仅停留在家人不吸毒还不行,有发现周边人吸毒的,我一定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提供线索……”

  同时,该区还在城区和乡镇显要位置设立户外永久性标语80余处,实现全民禁毒宣传无死角、全覆盖,无毒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禁毒宣传进场所,社会治安稳大局

  金城江紧盯人流密集、治安复杂等重点场所进行“百日行动”社会面治安大清查,加强对深夜在外、宵夜喝酒等易案发人群安全防范提示,以“不留死角、露头就打”的高压震慑态势坚决治理涉“黄、赌、毒”等治安突出问题,对涉毒人员进行排查、管控和查处打击,让毒品“零容忍”转化为社会“清正气”。

  截至目前,金城江区累计开展易涉毒娱乐场所集中整治行动19次,清查各类娱乐场所、网吧、旅馆等重点涉毒场所942个,盘查可疑人员1285人,涉毒尿检627人,与娱乐场所业主签订禁毒责任状500余份,张贴禁毒警示牌2000余张,关闭涉毒娱乐场所2家,最大限度压缩涉毒违法犯罪空间。

  禁毒宣传进单位,普及知识讲责任

  安全生产排第一,禁吸毒品很重要。为提高干部职工拒毒防毒意识,金城江区先后5次到辖区企事业单位进行禁毒宣传,上禁毒课程5节次,发放禁毒宣传手册3000多册,禁毒宣传单5000多份,进一步优化了干部职工禁毒知识储备,要求企事业单位、职工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增强禁吸戒毒的责任担当。

  禁毒宣传进社区,摆摊设点真体验

  “毒品的吸引力真的太大了,一旦沾上毒品肯定容易成瘾,社会上有很多诱惑,我们一定要识别好,不能轻信。”在金城江六圩镇组织的禁毒宣传进碧桂园小区活动中,通过VR亲身体验吸毒感觉的学生小覃如是说。

  今年,金城江公安分局指导各乡镇(街道)到居民小区开展了40余场禁毒宣传活动,通过讲解禁毒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持续扩大宣传范围,同时利用新技术进行体验式教学,如观看毒品仿真模型、VR体验吸毒等,让大家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自觉抵制毒品。

  6月22日,金城江区还在文化广场举办了“6.26国际禁毒日”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向各乡镇(街道)授“禁毒整治攻坚队”旗帜,并带领全员进行禁毒宣誓,鼓励广大群众与区党委政府一道,勠力同心,合力禁毒,还金城大地一片无毒净土。

  禁毒宣传进农村,乡间教学入农心

  “罂粟茎的特点是直立、不分枝,光滑、没有刚毛,取而代之的是白粉状的蜡质分泌物,大家要注意区分。”金城江区农业农村局利用专业特长,强化源头治理,对准毒品种植这一关键环节,组织农技专家到村屯开办禁毒“微课堂”,教授群众鉴别罂粟等毒品原植物方法,并深入田间地头对毒品原植物种植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非法种植行为,发现一株,铲除一株,实现毒品“零种植、零产量”。

  据悉,金城江区还印发了《金城江区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对外发布,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禁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创建无毒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