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巴马县凝聚教育力量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发表时间:2022-08-10 07:55:3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巴马瑶族自治县教育系统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志愿红”点亮“文明城”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在宣传创建知识、维护公共秩序、优化寿乡环境、培育文明风尚、提升创建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10日电(罗小媚)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教育系统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志愿红”点亮“文明城”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在宣传创建知识、维护公共秩序、优化寿乡环境、培育文明风尚、提升创建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夯实目标,凝心聚力点亮“文明之基”。该县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提升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把创建工作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相结合,以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锻造落实落细的能力,切实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以健全完善创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为指挥棒,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教育管理等多层面关心未成年人成长,推动优质教育内涵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未成年成长环境,深化“平安校园”“文明学校”“绿色学校”“清廉校园”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启。截至目前,该县成功创建区、市、县级:“文明学校”1所、“绿色校园16所”“清廉校园”县级示范学校1所,以点带面达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健康学校31所,无烟单位33所。

  “三结合”体系,擦亮“文明摇篮”名片。该县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灵魂和根本,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青少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为创城助力,充分发挥出了“辐射源”、“加油站”作用。

  各校园通过开展国旗下宣讲、主题班队会、黑板报、亲子手抄报等“四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公共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营造“你我他齐参与”的创建氛围,“童”心协力,争做文明好少年。促进巴马少年们争当“文明小标兵”,共创城市文明,为创城增添光彩。

  各校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平台,教师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分片包干管理校内外区域,以校园为基点,通过“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真抓实干,全力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各校园通过发放倡议书、家校联系群文章推送等方式让更多学生家长了解文明城市创建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知晓率。同时,各校园常态化检查校园环境、垃圾分类、文明礼仪、停车规范等工作,校园内外的环境更加整洁干净,“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的理念更为深入人心,师生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向群众发放倡议书5000多份,辐射带动师生家庭约3万人。以点带面,由校园向外扩散的周边校园“文明圈”正逐渐形成,校园文明,正不断向校园之外辐射延伸。

  对标攻坚,创城工作持续“升温”。为大力推进巴马瑶族自治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营造“人人支持创文、人人参与创文”的良好氛围,以更好的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志愿服务队秀出亮眼的教育志愿红。全县100余支教育志愿服务队,充分结合乡村振兴、防疫、暑假大家访、暑假公益培训、红色传奇进校园等中心工作,紧紧抓牢网格工作线、学校工作线、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线、校外教育和培训机构工作线、镇街学校工作线、督查问责工作线、宣传工作线七条工作线并行,督导调度教育系统全员参与、学生及家长广泛发动的创城“攻坚”开启,创城工作再掀高潮。据悉,该县教育局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志愿服务队开展暑假公益培训、童心向党研学活动、“汇聚抗疫力量 筑牢防控堡垒”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上千人次参加。各校纷纷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红色领航服务 劳动最是光荣”志愿者活动等80余场次,3000余人参与。

  巴马瑶族自治县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为师生营造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城市文明,从校园中起源生根。通过师生之手,践行校园文明力量之美;小手拉大手,以一校之美带动一城之美,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文明城市创建氛围,健全体制机制、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持续加强和提升学校教育,在抓实抓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断凝聚教育力量,强化创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