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巴马瑶乡唱响民族团结和谐歌
发表时间:2022-10-24 16:37:08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如今的巴马,民族团结已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创建工作已贯穿到全县工作的全过程:进机关、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连队、进企业……构建起了产业相连、文化相融、利益相关、情感相通的社会形态,展现了各族群众心更近、情更亲、促团结的生动局面。

  中新网广西新闻10月24日电(李轶)清晨,阳光微露,来自全国各地聚集在广西巴马养生的“候鸟人”,不约而同来到百魔洞口,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跳舞,有的吹拉弹唱……奏响了“候鸟人”群一天中在巴马交往交流交融的序曲,传唱着共居、共事、共进、共乐的和美之声。

  巴马“侯鸟人”群在百魔洞口跳舞。梁绍恩 摄

  巴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创建与基层党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百四带”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创”和“党政主导、人大监督、政协建言、部门参与、群众主体”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民族工作格局。

  巴马的“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经验成为全国全区复制推广改革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评“2021中国康养百佳县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实战创新基地……

  图为2022年巴马祝著节庆祝活动现场。罗盛华 摄

  凝心铸魂,巴马有根植精神家园的沃土

  近年来,巴马始终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繁荣民族文化作为夯实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传承、文化惠民、重点文物保护等“四个工程”,“人敢拼命 山河听令”的龙田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艰苦奋斗的传统文化和敢于革命的红色文化深深融入全县各族群众血液中。

  2022年5月6日在巴马镇新民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巴马县委宣传部供图

  每年通过组织壮族“三月三”、瑶族“祝著节”、“盘王节”等各类民族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培养自治区、市级非遗传承人;建立传承基地,打造特色村寨,收集整理出版《蓝靛瑶民歌选集》、“布努瑶人生三部曲”书籍等,传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瑶族祝著节”“补粮敬老习俗”入选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民族文化之花在巴马竞相绽放。

  强基固本,巴马有发展民族经济的杠杆

  初秋的巴马,天气微凉。从巴马北到巴马南,一路绵延28公里,道路宽敞顺畅,楼阁林立,整齐排列,街道院落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这是该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的成果体现。

  那社丰收节活动现场。梁绍恩 摄

  长期以来,巴马党委、政府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产业,通过组建巴马矿泉水研究院,加快巴马健康长寿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发展巴马香猪、巴马山茶油等特色产业,建设赐福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水文化博物馆,推进巴马数字健康小镇建设,寿源田园综合体、赐福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使健康水产业、长寿食品加工业、文旅康养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和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振兴示范带、长寿康养乡村振兴示范带、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业旅游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四个示范带”由蓝图变为现实。

  互嵌共荣,巴马有同步引领“三交”的共识

  近年来,巴马通过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将民族团结与教育、社区、旅游工作相融合,从空间互嵌延伸至社区互嵌、校园互嵌、景区互嵌,并作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长期坚持。

  为做好服务工作,巴马在“候鸟人”比较集中的甲篆镇等地建成民族特色旅游度假村、同心文化广场,设立旅游警务站、旅游诉讼服务站、景区旅游纠纷调解室等工作服务站,为“候鸟人”提供便利服务。

  同时成立25个村和重点屯理事会,35个村寨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甲篆镇经济社会发展候鸟人顾问团候鸟人协会,协调处理候鸟人内部及与当地群众纠纷,广大“候鸟人”也积极参与巴马经济社会发展,成立足拉同心文化广场志愿者服务队,组建“十爱一”助学服务中心,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到疫情防控、清洁乡村等工作。

巴马那桃乡民族团结理论宣讲团到红龙果基地宣传民族团结理论知识。 巴马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加强文化融合、生活融合的基础上,巴马还创新推进政治融合,对“候鸟人”中的优秀代表,积极推荐他们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候鸟人”群与当地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已成为巴马乃至整个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治融合”,巴马有推进安定团结的法宝

  近年来,巴马利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开展“三官(警官、检察官、法官)一律(律师)进村屯”,推广“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社会治理模式,保障宗教和顺、民族和睦,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巴马五小开展民俗活动 巴马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巴马,民族团结已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创建工作已贯穿到全县工作的全过程:进机关、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连队、进企业……构建起了产业相连、文化相融、利益相关、情感相通的社会形态,展现了各族群众心更近、情更亲、促团结的生动局面。(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