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广西党委政法委结对帮扶靖西市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表时间:2022-12-08 15:32:2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目前,汤亮村基层社会治理达到“五无村”标准,果布村荣获百色市2021年度“产业兴旺红旗村”称号,汉邦村获评自治区五星级党支部和百色市2021年度“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三面红旗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8日电(赵福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精心选派“精兵强将”,帮扶靖西市安宁乡果布村、汤亮村和岳圩镇汉邦村,坚决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壮大特色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完善治理体系行等措施,奋力绘就产业兴、乡村美、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目前,汤亮村基层社会治理达到“五无村”标准,果布村荣获百色市2021年度“产业兴旺红旗村”称号,汉邦村获评自治区五星级党支部和百色市2021年度“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三面红旗。

  壮大特色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这一批是西门塔尔母牛,一共95头,其中有17头怀胎三四个月了。”近日,在靖西市安宁乡果布村弄金现代养牛基地,广西党委政法委派驻果布村的第一书记樊天玉一边仔细查看牛的长势一边介绍说,基地每年能繁育小牛100多头,村里将把这些小牛送给村民托管代养,等养大了再回收,每头牛能给村民带来1万多元的收益。

  与越南一山之隔的果布村,全村耕地面积1796亩,辖8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713户2907人。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樊天玉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发展水果、桑蚕、养牛等特色农业。她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发动群众种植牧草,争取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利用闲置大蚕房打造生态肉牛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产业路,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果布村弄金屯村民翟登候身患残疾,村里大力发展养牛产业,为他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他办起了养牛合作社,养有23头黄牛。过去,村民守着绿水青山过着苦日子,如今,村庄兴起了“养牛热”,据统计,全村生态肉牛养殖基地每年可出栏肉牛800头,总产值达1600万元;能带动100户以上农户每户增收10000元,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以上。

  岳圩镇汉邦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根本之举、常态之路,强化“党建+”思维,着力打破边境产业发展瓶颈,以“两领三带”为抓手,成功创建出“党支部+村民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汉邦村250亩脱贫奔康柑桔就业园、1060亩脱贫奔康桑蚕示范园,150亩脱贫奔康烤烟示范园,全村70余户脱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高质量脱贫致富,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

  汤亮村则以百香果产业发展为抓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建设占地200亩的百香果标准化种植基地,让村集体每年实现增收25万元,解决5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我们不仅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还要带领大家把产业发展起来,让乡亲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靖西市委常委、副市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斌表示,要为村民打造“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激发脱贫户干事创业热情,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宜居乡村

  干净的巷道穿村而过,道路两旁竹林摇曳,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和谐亭、法治文化广场、感恩池、村史馆点缀其中,这是地处祖国边境线附近的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

  两年前,这个美丽的边境村还是一个问题村,环境“脏乱差”。“几年前要是说汉邦村能成乡村振兴标杆,生态宜居乡村“网红”打卡地,人家都认为是在讲笑话。”回忆以前的日子,村民廖有文仍觉得不敢相信。

  “我们面前的这一排小楼房,之前全都是乱搭乱建的牛棚猪圈,特别影响村容村貌。后来有拆旧政策,我们都申请了补偿拆旧。”村民农启先说,2021年,大汉屯21处乱建养殖棚的拆旧工作全部完成。

  广西党委政法委投入1002万元在大汉屯打造乡村治理精品示范村,通过精准策划、科学规划,实施乡村风貌改造、人畜分离项目、污水处理项目等,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

  “我们发挥帮扶单位优势,加强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党建引领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引导村民爱护环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广西党委政法委派驻汉邦村第一书记汪保华说,汉邦村采取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整改、村内水沟清理、人畜分离养殖等办法,小山村实现美丽蝶变。

  完善治理体系 培育文明新风

  汤亮村马亮屯村民议事室的“笑脸墙”上,贴满了一张张村民的笑脸照片。“笑脸墙”的背后,是村民的幸福瞬间,是勤劳致富的故事,是村风村貌的改变。“现在,村里的事务在议事室商议表决,各类纠纷经过村委会协商调解,做到矛盾不出村。”指着“笑脸墙”上自己的照片,汤亮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其修说,那张照片记录着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后的喜悦。

  汤亮村曾是一个行路难、缺水喝、土地贫瘠的贫困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近年来,在广西党委政法委的大力帮扶下,该村坚持把法治教育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各环节,建起议事广场、村民议事室,针对性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夯实基层和谐稳定根基。去年以来,全村成功化解各类风险矛盾7起,开展法治宣讲活动8次。

  今年5月,汤亮村百香果基地项目因施工问题引发纠纷,广西党委政法委派驻汤亮村第一书记朱海获悉消息后,立即上报,并与村干部前往调解。在项目现场,朱海一方面耐心安抚群众情绪,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一方面与施工方负责人对接有关事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经过沟通协调,该纠纷很快得到合理解决。

  “我们坚持推进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全面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普法教育、反邪教、反诈骗等宣传效果,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朱海介绍,设立“联合民事调解小组”,对村民之间、村屯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开展调解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

  果布村组织党支部全体党员深入村屯宣传法律和政策知识,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引导边民用法律的思维去处理矛盾纠纷。同时,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2个大网格、8个小网格,推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乡村治理工作始终在法律框架下运行,引导村民逐步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习惯,增强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自觉,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文明新风吹进万家。汉邦村利用文明实践站和乡村文化影院平台,开展“六传六习”活动,以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目前,全村都建立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文化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