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州少年儿童舞起壮乡非遗“板凳龙”
- 发表时间:2021-06-01 00:02:56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5月31日,柳州市民族实验小学里一片欢腾,小学生们身穿民族服饰,舞起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与关工委爱心艺术团的爷爷奶奶们传唱经典歌曲,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
张伟 摄
中新网广西新闻5月31日电(张伟)5月31日,柳州市民族实验小学里一片欢腾,小学生们身穿民族服饰,舞起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与关工委爱心艺术团的爷爷奶奶们传唱经典歌曲,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
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舞是根据广西地方民间故事“壮乡龙舞”改编,艺术再现了勤劳的少数民族运用聪明智慧,团结战胜恶魔,过上风调雨顺的丰收日子的故事。
舞台上,小演员们身穿壮族传统服饰,手持由木板凳装饰而成的“小金龙”,随着壮族山歌的节奏轻盈摆动,时而跃起,时而潜伏,小巧的“龙身”与小演员们融为一体,灵动穿插,变换出千姿百态的造型。
舞台下,各班级还组织表演了广西当地的蜡染、剪纸、苗族服饰秀等内容,展示广西少数民族非遗优秀文化传统项目特色。
来自城中区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向小同学讲起了当年红军长征来到广西发生的感人故事,与同学们唱起“红星照我去战斗”革命经典歌曲,把活动推向高潮。
来自民族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曾凡云说,他以前没有穿过自己的民族服装,也没有体验过“板凳龙”舞,这次活动让他了解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感觉这个“六一”活动很有意义。
为促进非遗传承和民族团结,柳州市城中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教育局、关工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城中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民族民俗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民族民俗文化表演、体验民族特色手工艺、听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讲革命历史故事等形式,增进师生们的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师生和家长们共同团结奋斗,共创未来。
柳州市城中区文化馆馆长李丽芳介绍,城中区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的申遗单位,城中区也将定期在节庆中开展各种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