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我和我的翻译》丛书发布会暨“新阶段中国翻译的角色意义”座谈会举办
发表时间:2021-12-25 11:35:40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12月24日,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中译出版社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翻译》丛书发布会暨“新阶段中国翻译的角色意义”座谈会。本次活动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

  中新网广西新闻12月25日电(范祥镇 王诗同)12月24日,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中译出版社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翻译》丛书发布会暨“新阶段中国翻译的角色意义”座谈会。本次活动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

 

 
会议现场。

 

  广西大学君武学者讲席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名誉会长潘文国,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外文学院讲座教授陆建德,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中国海洋大学通识教育讲座教授林少华,中译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永淳,以及英语翻译家谷启楠、俄语翻译家刘文飞等多位嘉宾参与活动。其中,罗选民、许钧、林少华、谷启楠、刘文飞为丛书翻译家代表。

  本次活动首发的图书为《我和我的翻译》丛书,由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选民教授主编。丛书遴选当代有影响力的12位翻译家,以自选集的方式,收录其代表译著选段、译作篇目。内容以文学经典及首译作品为主,同时收录介绍作品背景的导读,以及翻译家亲述译路历程的译者自序。丛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当代翻译家群体在译介上取得的重要成果,讲述了中国的翻译故事,让优秀译者的匠心薪火相传。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罗选民在致辞中称,翻译对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而今天,翻译图书虽俯拾皆是,但译文质量却良莠不齐,这是翻译界面临的考验。罗选民坦言,主编本套丛书的初心,就在于回顾翻译经典,向经典看齐,保存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让优秀译者的匠心薪火相传。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翻译事业前景的看好,因为译者的主体性开始得到认可和尊重。近日,翻译刚刚被列为一级学科,对于翻译事业而言是很好的征兆,这套丛书的出版也别具见证意义。

  刘永淳在致辞中称,多年以来,中译出版社积累了很多翻译实践方面的成果和作者,出版了《中译翻译文库》丛书,其中囊括了很多学者的翻译学著作。本次《我和我的翻译》丛书,也是中译出版社在翻译、文化类图书的成果。这套丛书突出了译者的地位,介绍了中国第四次翻译浪潮中12位著名的翻译家。编辑在出版过程中不断打磨,侧面见证了经典翻译作品的诞生。

 

 
《我和我的翻译》丛书

 

  本次活动由中译出版社人文双语出版中心负责人范祥镇主持。范祥镇为与会者展示了本套图书,并播放了各位翻译家的寄语。视频中,翻译家们讲述了自己的翻译生涯故事、翻译理念,以及对翻译事业未来的希冀,希望中国的翻译事业越来越好,让读者可以读到更多优秀的作品。

  在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展开探讨。罗选民称,翻译的文化交流使命一以贯之。翻译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唯有心中一直保持责任感,才能将翻译这件事做好、做透。

  陆建德称,这一套书的译者是这个时代翻译队伍的中坚力量。与老一辈翻译家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对细节精益求精,他们同时对翻译还有理论思考、有理论自觉。随着从事翻译者日益增加,他们的经验对当下译者群体也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许钧认为,好的翻译,一要经得起“对”,第二要经得起“读”。翻译家们的职责就在于,让译文也成为文学作品,而且要有发现经典、成就经典、传播经典的能力。译者应该让译文对本国文学产生影响,进入本国文学,对本国文学的创作提供启迪。

  林少华提出,当今译者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技术发展、报酬低廉、时间要求紧迫等。对此,非文学翻译首当其冲,受到电脑技术的挑战;而文学则不然,因为文学关乎人的种种心理,关乎人的心灵,不是电脑轻易可以做到的。外语是可以短时间突击上升的,但是文学能力是要经年累月的磨炼才能成就的。翻译只要坚持标准,就不必慌乱,其价值自然会在文化交流中得以显现。

  刘永淳就本套书出版的意义做了总结。他认为这一套丛书,是在向翻译家们致敬。这是他们常年积累投入,才得到读者的非常认可;这也是向语言之美致敬。能把原文转化为如此优美的译文,实乃不易;同时,也是为了传递翻译的传统,翻译的精神,让译者的匠心,可以薪火相传,而这也是出版者的使命所在。(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