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广西民族大学建校70年 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培养人才33万人
发表时间:2022-07-04 16:17:49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7月3日,广西民族大学举行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这所位于中国西南、以“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为办学特色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3万余人,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余名留学生,成为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中国—东盟人才培养基地。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3日电(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广西民族大学3日举行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这所位于中国西南、以“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为办学特色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3万余人,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余名留学生,成为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中国—东盟人才培养基地。

 

 
7月3日,广西民族大学举行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王以照 摄

 

  广西民族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该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当天,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刘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印度尼西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官员等出席庆祝大会。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刘宁在会上讲话。王以照 摄

 

  刘宁在大会讲话称,广西民族大学目前已进入以“部区合建”为标志、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打造党领导的民族教育高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牢记初心使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引领广西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主持庆祝大会。王以照 摄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称,站在新的发展高度和历史起点,广西民族大学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以一流建设成果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建设。

 

 
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在会上作建校70周年主题报告。王以照 摄

 

  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在会上作建校70周年主题报告。他介绍,建校70年来,该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广西开放开发大局,打造国际化办学名片。该校与22个国家(地区)的176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留学民大”品牌建设成效凸显。

 

 
庆祝大会现场。王以照 摄

 

  广西民族大学是中国较早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高等院校之一。谢尚果称,该校依托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1.8万余名精通非通用语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强化东盟高端智库、东盟学科群建设,为做深做实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提供智囊高参和人才支撑。

 

 
图为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代表与老师合影留恋。王以照 摄

 

  此外,广西民族大学利用地缘优势,在泰国、老挝和印度尼西亚分别设立三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人数达26万余人,各类汉语水平考试人数3万余人,有效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老挝教育与体育部部长普•西玛拉翁通过视频致辞称,老挝国立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共建了老挝国内第一所孔子学院。感谢广西民族大学为老挝人才培养事业所做的贡献,希望学校今后继续对老挝国立大学以及老挝人才培养事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图为广西民族大学校友在校园合影留恋。王以照 摄

 

  老挝留学生杜凯康正在广西民族大学攻读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当天他在留言本写上祝福语:祝母校将来越走越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他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毕业后他希望从事经济类相关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老中两国友好合作。

  校庆期间,广西民族大学举办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语言资源智能数字化研发成果发布会,举行70周年校庆重点建设项目——相思湖校区文化研习基地、思源湖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武鸣校区体育馆落成仪式,同时举办了办学成果展、书画摄影作品展、“最是相思石榴红”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