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旅游
字号:
走进南宁乡村看壮丽河山 感受旅游带动产业新融合
发表时间:2021-11-08 18:02:16来源:南宁日报

摘要提示:近年来,我市通过整合全市力量、科学规划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旅游人才不断充实,乡村旅游经营管理逐步规范,乡村旅游品牌鲜明响亮,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小都百乡村旅游区位于风光秀丽的乔老河边,竹林环绕,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是集休闲度假、美食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记者黄维业摄

  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和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市通过整合全市力量、科学规划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旅游人才不断充实,乡村旅游经营管理逐步规范,乡村旅游品牌鲜明响亮,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打造旅游品牌 促进乡村旅游业态融合

  随着我市乡村旅游项目的不断创新,游客在周边乡村也能体验沉浸式、互动式等多样玩法。经过多年打造,位于美丽南方的青瓦房景区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品牌之一。

  每逢节假日,这里的古村落热闹非凡,许多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打卡”。今年,青瓦房推出了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体验活动,重温红色记忆。

  今年以来,南宁市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生态等资源,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乡村旅游业态,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进A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创建工作,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此外,南宁市扎实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建设,通过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大健康产业和文旅产业高度融合;积极创建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集农业、科技、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质量乡村旅游基地;出台政策对创建高等级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区给予资金奖励,打造具有强大带动力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南宁市乡村文旅产业整体水平。

  挖掘文化内涵 让乡村旅游更具魅力

  走进美丽南方广西金壮锦壮锦生产基地,美丽的壮锦、绣球、铜鼓、银饰、民族服装以及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吸引了游客眼球。市民游客可以参观壮锦制作工艺流程、欣赏多彩的民族服饰,还能亲手体验织锦、刺绣。基地以“公司+基地+培训+绣娘+市场”“非遗+扶贫”和“特色文化资源+扶贫”模式,带动周边妇女实现就业。这里不仅是传承传统工艺文化的好地方,还是充满民族风情魅力的特色旅游景点,是展示壮锦技艺的窗口。

  除了美丽南方,南宁市还在众多乡村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激活乡土文化、旅游、物产等资源,以“文化+旅游+扶贫”的思路,走出一条以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

  今年,南宁市深入挖掘“壮族三月三”等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文旅活动。5月19日,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旅游日”南宁主会场暨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活动,以“让世界看见上林”为口号,同期推动全市主要旅游景区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

  两年来,南宁市大力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2020年,指导推动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忠良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积极指导马山县古零镇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上林县东春村、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下灵村、武鸣区英俊村和大皇后村、邕宁区新新村和那良村那蒙坡等申报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抓好项目建设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乡村振兴是一个劈波斩浪、久久为功的过程,因地制宜推进,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

  南宁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上下功夫,指导马山县水锦顺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马山县龙河屯沐心谷康养旅游项目、武鸣区南国乡村·农村综合旅游景区项目等列入2021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续建类和预备类重大项目;推进上林县振林(粤桂)扶贫庄园、上林县归来丘山里乡村旅游区、宾阳县蓝衣壮水彩画农文旅融合体项目、周顺来·中国茉莉花文化产业园项目、江南区三江口景区项目建设,全面做好跟踪服务,确保乡村旅游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南宁市大力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继续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和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积极推动广西游直通车网点建设向县乡村地区延伸,开展南宁旅游直通车操作中心、服务驿站、旅游直通车专线建设,大明山、大龙湖、凤凰谷等直通车服务驿站已投入使用。

  今年,继续推进汽车旅游营地建设、旅游标识牌的设置工作,推动各县(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质量。目前,我市共有汽车旅游营地13家,其中三星级汽车旅游营地8家。(记者莫岚远)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