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奋进70年
字号:
戮力同心画好民族“同心圆” 并肩奋进共享小康幸福果
发表时间:2021-11-17 15:37:19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是一片民族团结的家园,这是一片绿色发展的田野,这是一方钟灵毓秀的宝地,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五彩民族,物阜民勤。这里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龙胜。

  戮力同心画好民族“同心圆” 并肩奋进共享小康幸福果

  ------龙胜各族自治县7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这是一片民族团结的家园,这是一片绿色发展的田野,这是一方钟灵毓秀的宝地,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五彩民族,物阜民勤。这里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龙胜。

  1951年,龙胜各族自治县成为我国南方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从此开创了龙胜发展的新纪元。全县辖4乡6镇共119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主要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中央、区、市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龙胜坚定不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聚焦脱贫攻坚、全域旅游、有机产业“三大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业振兴、文旅振兴“三大振兴”,加快推进中国生态旅游强县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社会事业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为党的民族自治政策成功实践的典型范例。近年来,龙胜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生态旅游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和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70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心相连、手相牵,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各族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随着自治县的成立,全县各族人民获得了依法享有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和自主权,我们新修订了《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和制定《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保障了各项权利的落实,大大推进了依法治县进程。

  龙胜县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占到了干部总数的71.9%,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领导自治县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坚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的新途径,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体谅的良好社会风尚,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共识。

  近年来,龙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3个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4名同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个中学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

  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全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龙胜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进步。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两茶两果+特色养殖”(油茶、茶叶、罗汉果、百香果+以凤鸡、翠鸭为主的地方特色养殖)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农村经济和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基础体系更加完善,获得有机产品认证23个、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19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富硒农产品5个,农产品商标注册61个。龙脊梯田农业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乐江镇地灵村(龙胜红糯)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成功创建“诗画龙脊”田园综合体。

  发展动能进一步集聚。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产业培育为基础、以滑石加工为特色,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坚持做大做强滑石这一传统支柱产业,2020年滑石行业产值达8亿元情况,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7.31 %。推进电力、新能源、木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9家,其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

  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坚持以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强县为抓手,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扶贫之路。2011年至202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681.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620.139亿元。

  2020 年与2010相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31.69 亿元增加到60.40亿元,年均增长 8.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组织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大幅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89亿元增加到12.59 亿元,年均增长9.1%。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068元增加到36304 元,年均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93元增加到13931 元,年均增长12.0%。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各族人民迎来了小康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胜把摆脱贫困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目标聚焦、力量聚合、落实聚力,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笃定滚石上山的意志,抱定战则必胜的信心,向贫困问题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全县4342名干部职工及中央定点帮扶、粤桂帮扶、区市后盾单位组成的“扶贫主力军”,勇担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闻令而动,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汗泪交织,待贫如亲,共同谱写了壮丽恢弘的龙胜脱贫攻坚赞歌。

  龙胜县还以空前的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多亿元投入到精准扶贫事业中,共硬化和新建通组道路、产业道路1207条1677公里,80%的村民小组通了水泥路;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10457户增收;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10949人增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32户9311人;实施危房改造和不稳固住房维修4663座;资助贫困学生21.12万人次;低保救助1.42万人;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

  五年脱贫攻坚的艰苦奋斗,全县干部与贫困户携手同心、砥砺前行,59个贫困村、4.5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圆满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16—2020年连续五年在全区扶贫成效考核中荣获“综合评价好”的等次,龙胜旅游扶贫经验走进了国际减贫论坛,奏响了砥砺奋进摘去贫困帽子、善作善成奔向小康生活的时代强音,交出了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脱贫攻坚答卷。

  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走出绿色发展跨越之路

  龙胜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决把好生态“红线关”和“底线关”,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长期以来,龙胜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禁伐阔叶林、河道禁砂、禁止新批新建水电站及县城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治理、节水灌溉、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矿山恢复治理等生态建设力度,成功创建绿色矿山15家。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命县、乡(镇)、村三级河长223名,累计巡河超3万次。同时,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行动,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7%,饮用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2019年顺利通过自治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值考核。2011年以来,共完成造林25.99万亩,义务植树496.3万株,实施生态公益林107.4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末的77.51%上升到2020年的82.36%,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连年排名全市前列。

  大力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长期以来,龙胜各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得到大规模的系统收集、整理和出版,大批珍贵文物得到保护。多个项目先后被列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鼓励和支持文艺创作,涌现出一大批题材新颖、民族特色突出、时代气息浓厚的文学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全县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各族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得到很好的保留和继承,形成了“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常年活跃在全县各地的业余文艺队达196支,连续举办了39届全县农村业余文艺会演,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农村文化大舞台”,极大 的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龙胜还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民族节庆、民族美食等旅游产品,推动建设龙脊黄洛长发村、泗水三门瑶医村、龙脊马海辣椒村、大柳长寿村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村寨,有效带动群众致富增收。龙脊镇大寨村晒衣节“红衣晒红半边天”的独特风景,每年吸引上万游客参观体验,为村民创造收益100多万元。正月鼓楼节、二月祭萨节、三月长发节、四月开耕节、五月梳秧节、六月晒衣节……形成了“大节三六九,小节月月有”的“民族百节之县”,民族节日游、民俗风情游成为龙胜旅游吸引广大中外游客的一大亮点,当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民族文化旅游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龙胜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统筹做好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龙胜以“山区小财政办惠民大教育”的气魄,围绕“抓试点、促均衡、求公平”这一总体思路,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用于因地制宜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实现“小学集中乡镇办,初中集中县城办”,有效整合资源,促进教育公平。2013年11月份,龙胜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评估验收,成为广西第一个通过的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截至目前,全具有78所学校。在校学生2250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8%,高中毛入学率90.91%,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6.73%。同时,高考、中考质量逐年提高,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连续两年突破100人大关,2014年以来每年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

  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龙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扎实推进卫生与健康各项工作,在提升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应急能力、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18个,完成了10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108个行政村(乡镇所在地除外)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建立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科学防控机制,织密了疫情常态化“防控网”,取得了全县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零”的成绩。投入7579万元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等一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全面构建完成,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区前列,成功创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县健康扶贫工作获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救灾救助、社会工作、未成年人保护等制度,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县乡村网格化全覆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县、乡、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县、乡综治视联网全覆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年排名全区前列,2020年首次获得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无重复上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荣誉称号,马堤乡芙蓉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做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让红色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永续传承

  龙胜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党的民族政策最早成功实践之地。近年来,龙胜积极推动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投入5亿多元资金,完善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交通基础设施。投入1000多万元,对伟江潘寨、马堤万人界、平等寨江3处红军烈士墓进行修缮保护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成了平熬红军革命烈士集中安葬点;建设了集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万人界红军长征体验区;实施了平等镇龙坪村红军楼、审敌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保护工程;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桥、红军岩进行了维护和修缮。依托红军长征沿线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引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下一步,龙胜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改革创新的拼劲,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思路,聚焦乡村振兴、工业振兴、文旅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加快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强县步伐,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努力走好具有龙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龙胜新篇章。(刘倩 韦吉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