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社会法制
字号:
广西公安机关提升“五个能力”惠民生 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
发表时间:2021-01-08 15:52:5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广西公安厅介绍,近年来,广西各级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积极实施改革强警、公安大数据“两大战略”,着力提升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五个能力”,争创工作业绩、队伍建设“两个一流”,从严从细从实抓好保安全、护稳定、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中新网广西新闻1月8日电(蒙茜)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广西公安厅介绍,近年来,广西各级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积极实施改革强警、公安大数据“两大战略”,着力提升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五个能力”,争创工作业绩、队伍建设“两个一流”,从严从细从实抓好保安全、护稳定、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广西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第三季度达98.19%,创历史新高。

  亮剑出鞘 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广西是沿海沿边少数民族自治区,治安形势复杂。广西公安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聚焦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近年来,广西公安组织开展“亮剑”“神剑”等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对黑恶、枪爆、毒品、电信网络诈骗、传销等突出违法犯罪发起猛烈攻势,深化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违法犯罪重点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亮剑”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成果。王勇 摄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央部署专项斗争以来,共打掉涉黑组织11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07个,刑拘黑恶犯罪嫌疑人10398人,查扣涉案资产216.7亿元,全区境内涉黑恶目标逃犯到案率100%。

  ——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专项工作,2020年1月至11月,涉枪案件、涉爆案件同比分别下降66.7%、12.5%,涉枪案件、涉爆案件破案率继续保持100%。

  ——“禁毒两打两控”专项行动,2020年1月至11月,全区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934起,抓获嫌疑人6583名,同比分别下降14.2%和4.7%;国家禁毒委重点整治地区柳州市柳江区、钦州市灵山县、防城港市上思县成功摘帽。

  ——打击黄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2020年1月至11月,查处涉黄行政案件5344起,破涉黄刑事案件655起,逮捕1132人;侦破跨境赌博案件126起,打掉涉案团伙147个,涉案资金10.1多亿元。

  ——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2020年1月至11月,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分别是去年的2.01倍、2.35倍;落位宾阳的“电诈”线索由高峰期的每日千余条降至日均0.6条。自治区反诈中心共发布预警信息68.9万人次,成功劝阻62.6万人次,避免群众损失15.04亿元。

  ——打击传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2020年1月至11月,全区打击传销犯罪案件立、破案数同比上升44.39%和43.08%,刑拘人数同比上升119.51%。

  2016年至2020年,全区命案立案数逐年下降,破案数逐年上升。在全国公安机关“云剑—2020”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中,共侦破命案积案265起。2020年侦破命案积案绝对数和抓获网上命案积案逃犯绝对数排名全国上游。

  改革创新 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是破解新时代公安事业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

  广西公安坚持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推出优化营商环境50条便民利企措施,相当一部分举措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全面服务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动简政放权,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完成对公安系统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取消“非许项目”29项;公安机关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由124项减少为63项。

  ——开展业务整合,服务群众更加便捷。在全区开展户政、出入境、交管业务“三合一”自助设备试点工作,实现户政、出入境、交管等3大警种17项公安业务通办,开创了我区多警种多业务一体化自助服务的先河,

  ——实行减证容缺,大幅节约办事成本。户政、交管相关业务实行容缺受理、材料后补、效率不减,累计减免申请材料超过750多万份,惠及群众2000余万人次,节约群众企业办事成本4000多万元。

  ——压缩办理时间,切实提升政务效率。中越跨境“自驾游”线路审核受理窗口前移东兴、友谊关口岸签证处,审核时限由60日压缩至10日;研发边境旅游网上预约办证系统,现场办证时间由1小时压缩到10分钟;推行车辆查验“一窗办理、一次排队、一次办结”,群众办理时间由2—3小时缩短至20分钟;户口审批和居民身份证制发时间全国最短,全国率先推行户口审批当场办结制,6类80项户口业务实现“秒办”;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受理点全国最多、便民措施全国最早出台、制发速度全国最快;全面实现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

  ——创新工作理念,解决群众办事堵点。探索开发“人证同一”身份验证平台,提供网上身份验证服务,解决了无证入住酒店的身份验证问题;全区实现城镇落户“零门槛”;全面放开人才落户限制,我区是全国人才落户门槛最低的省区;在全国率先进行印章刻制“多证合一”试点,公章刻制“审改备”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并被公安部确定为公章专用安全芯片推广试点单位,印章业信息化管理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广西公安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顽强意志,以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推进公安改革向纵深发展。

  警徽闪耀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勇当主力军、突击队,牵头负责联防联控工作。

民警在疫情防控点检查往来车辆。农世敏 摄

  在疫情初期,广西公安迅速启动高等级防控勤务,及时控制了疫情蔓延,有效策应了全国防疫大局。在复工复产复学阶段,短时间内有序撤销全部防控点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助力经济社会复苏。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阶段,设立“三道防线”,严把过门进入关,筑牢边境“防火墙”。

  “我身体没有问题,就给我最后一次执勤的机会吧!”即将退休的南宁市公安局南湖派出所民警邓志辉主动申请驻守疫情防控隔离点15天,完成从警生涯最后一场“前线任务”。

  “我将自己在疫情防控中荣立二等功的1万元奖金捐给郑勇同志的家人。”凭祥市公安局副局长孙旭设法联系上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并寄去12200元,请对方帮助转交给疫情中殉职的湖北民警、二级英模郑勇的家属。

  宾阳县公安局黎塘派出所辅警黄卫坚组织全村63户230人捐献出7吨大米,运往湖北十堰市。

  “等彻底战胜疫情再好好休息。”崇左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黄宁泽组织边境疫情管控工作,陀螺般转了4天后累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疫情发生以来,共有8名警务人员牺牲在抗疫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公安机关共有1376对双警夫妇、双警父(母)子分别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克服无法照顾家庭等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战“疫”中,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区累计投入警力659.1万人次,启动公安检查站890处,联合设置防疫检查点(体温检测卡点)1096处,检查车辆1083.35万辆次,检查人员4055.34万人次,发现、协助转送疑似疫情感染人数670人。查处各类涉疫情违法犯罪3356起、打击处理4642人。

  自2020年2月25日起,全区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3月10日全区所有111县(区、市)转为低风险区;3月17日,实现全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

  千锤百炼 锻造新时代公安铁军

  广西公安始终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

实战大练兵演练。刘康 摄

  2020年7月9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打响了发令枪,一场铁腕治警、正风肃纪的攻坚战拉开了帷幕。

  广西公安实施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等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制度化常态化。

  确定柳州市公安局柳江分局、玉林市博白县公安局、崇左市凭祥市公安局3个厅级试点单位、31个市级试点单位,大力整顿“四风”顽瘴痼疾、执法突出问题等突出问题,迅速形成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教育整顿工作局面。

  结合实战大练兵,开展全警政治轮训,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对1164名处级干部集中轮训。

  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查处一批警务人员违纪违法案件,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查处一批民警涉黑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等案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狠抓战时纪律、为基层减负等措施和各项安保维稳工作的落实,提升抓落实的执行力。

  出台异地执行勤务管理办法、禁酒规定、违纪违法每月通报制度、会风会纪暂行规定、涉警酒驾通报制度、创建“四强”党支部等管党治警新举措。

  定期召开民警、辅警思想状况分析会;完善设区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向公安厅党委述职述责述廉规定,将常务副局长纳入述职述责述廉范围。

  组织开展厅机关“百名民警下基层”活动和厅机关民警利用周末时间到派出所值班活动,拉近与基层民警距离。

  注重正面引导,强化激励导向,开展“致敬广西公安英雄”“最美基层警察”“最美民警·最美辅警”宣传推树等活动。

  提拔使用一批经受重大考验、忠诚担当的干部。

  广西公安队伍肩负新时代职责使命,必将鼓舞斗志,努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