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矿山下的“愚公”:二十代人与石雕技艺“打交道”
- 发表时间:2022-11-01 09:33:20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31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源口村,这是一座三面被矿山环抱的小村庄。阳新文正在自家的工作馆内,用雕刻工具凿刻着面前的一尊“石龟”,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叮当响声,“石龟”的面貌和身上的花纹也愈发清晰。
中新网桂林10月31日电 题:广西矿山下的“愚公”:二十代人与石雕技艺“打交道”
作者 刘俊聪
31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源口村,这是一座三面被矿山环抱的小村庄。阳新文正在自家的工作馆内,用雕刻工具凿刻着面前的一尊“石龟”,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叮当响声,“石龟”的面貌和身上的花纹也愈发清晰。
今年53岁的阳新文是土生土长的源口村人,同时也是阳氏石雕技艺的第二十代传承人。他的石雕工作馆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石雕作品,既有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瑞兽,也有庄严威武的各式神像,这间工作馆被他命名为“愚公刻艺馆”。
“与‘愚公移山’的故事类似,源口村人世世代代都在与石头‘打交道’。因背靠矿山,历史上许多村民都会石匠活,采石和石料加工是源口村的传统副业。”阳新文说。
村中阳氏的石雕技艺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年间,阳新文的工作馆内仍保留着先祖于明代雕刻的石雕作品。作为阳氏后人,阳新文自初中以来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常盯着路边小摊贩卖的漫画入迷。
“当时会为一幅喜欢的漫画买下整本漫画书,然后在家慢慢临摹。我最喜欢画的是便是唐代的‘龙’,只需用一笔便能将其画完。”阳新文说。
日积月累的绘画练习夯实了阳新文的雕刻基础。初中毕业后,阳新文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祖传石雕技艺,并于1998年开始在桂林“愚自乐园”从事雕塑工作。
在长达9年的工作生涯里,阳新文与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雕塑家合作,协助他们完成作品80余件,他也因此切身感受到了中西艺术文化的差别。
“西方的雕塑作品非常个性化,呈现方式也非常张扬,会更加强调雕塑家的‘个人风格’。相反,中国的雕塑作品则会更偏向风格和造型的一脉相承,并反映不同时期社会制度、农耕服饰等历史背景。”阳新文说。
作为从新石器时代便开始出现的古老技艺,中国石雕讲究造型的精致逼真,是点、线、方、圆等几何图形相结合的艺术,其纹式流畅洒脱。
阳新文常选用青石、花岗岩、汉白玉等材质进行雕刻。在圆雕、透雕、高浅浮雕等技法的千雕万琢下,一块朴实的石头最终“摇身一变”,成为神话人物和花鸟虫鱼等精美石雕。
“在雕刻一组石雕作品时,如栏杆上的‘小石狮子’,它们的表情神态都不尽相同,是雕刻的难度之一。不仅考验石雕匠人的雕刻功底,也需要对其历史造型有着深度的把握。”阳新文说。
因石雕技艺出色,阳新文常被周边村庄邀请参与石雕碑刻的制作,他常会根据不同村屯的地理特色和风俗文化,打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石雕作品。
如今,与石头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阳新文常把自己比作“愚公”,他希望发扬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将这项古老的技艺继续传承。2015年,阳新文被评为“广西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每年工作馆都吸引不少人慕名前来学习石雕技艺。
“与大多数传统工艺品不同,石雕作品是可以保留上千年的。所以每一次凿刻都是对历史的记录,需要认真对待。”阳新文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