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头条
字号:
踏访费孝通之路:五上瑶山 情深长留“友爱桃源”
发表时间:2022-05-24 17:13:09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在大瑶山的村落中,费孝通负责人类学体质测量,王同惠作社会组织调查。走访调查王桑、门头等地后,两人在六巷停留近一个月。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如今仍保留有他们曾借住的一处黄泥房屋。

  图为费孝通在大瑶山曾居住房屋。 黄令妍 摄

  中新网广西金秀5月24日电 题:踏访费孝通之路:五上瑶山 情深长留“友爱桃源”

  作者 龙土有 黄令妍

  北回归线偏北,常年云雾缭绕的广西大瑶山绵延2000多平方公里。80多年前,25岁的费孝通和新婚妻子王同惠在此开启学术生涯最初的社会学调查。

  根据费孝通记录途中见闻的《桂行通讯》,1935年,其与妻子从南宁先后乘车船,再坐轿和步行两天,经过曲折漫长的旅程进入大瑶山。中新社记者近日行走在大瑶山,处处可见这位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奠基者留下的足迹。

  在大瑶山的村落中,费孝通负责人类学体质测量,王同惠作社会组织调查。走访调查王桑、门头等地后,两人在六巷停留近一个月。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如今仍保留有他们曾借住的一处黄泥房屋。

  图为王同惠纪念碑亭。 龙土有 摄

  “家中长辈曾说起,那年稻谷收割的时节,费孝通夫妇就经人介绍来到家中住下,他们自己携带粮食做饭,还送给爷爷一块肥皂。”当时的房东蓝济君之孙——69岁的蓝建昌老人回忆说。他家的墙上,挂着当年费孝通夫妇与蓝济君家人及当地瑶民的珍贵合影。

  《桂行通讯》中亦平实记录了费孝通夫妇“日食淡饭,夜卧土屋”,及与瑶民围坐饮酒、猜拳,学说瑶话,为瑶民写生等饶有趣味的生活日常。

  经过两个多月艰辛而充实的调查,1935年底,两人在一次转场途中迷路,费孝通跌入捕兽陷阱,王同惠孤身下山求援时,不幸滑跌悬崖罹难。当地瑶民搜寻到王同惠遗体后,按照瑶族习俗为她举办悼念仪式。

  图为费孝通民族调查史记保护展示馆。 黄令妍 摄

  “当时,家家户户捐献一点稻米,请道公、师公为她送行。”蓝建昌告诉记者,爷爷蓝济君则和许多村民一起,护送遗体和悲痛欲绝的费孝通翻山越岭离开。

  痛失爱妻,青年费孝通并未因此改变对瑶山的看法。事故发生次年,《花篮瑶社会组织》一书出版,他在编后记中写道,“瑶山并不都是陷阱,更不是一个可怕的地域。瑶山是充满着友爱的桃源!”

  新中国成立后,心系瑶山的费孝通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四次重访故地。1988年,其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身份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时,不顾78岁高龄颠簸数小时回到六巷,和蓝济君之妻蓝妹国等瑶胞相聚,共诉思念之情。

  图为费孝通夫妇在大瑶山曾居住的土屋内部。 黄令妍 摄

  “‘志在富民’是费孝通教授一生的学术追求。”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瑶学学会会长莫金山介绍,重访期间费孝通发表《四十三年后重访大瑶山》《瑶山调查五十年》等蜚声海内外的学术篇章。

  莫金山认为,费孝通对瑶族地区民族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保护提出一系列见解,用微型社会学探索山区少数民族开放之路,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大瑶山经济建设的方向。

  1984年,在费孝通的极力推动下,地处大瑶山腹地、中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金秀实现行政区域调整——两个平原乡镇的划入,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瑶山粮食匮乏、贸易市场落后等重要问题。

  图为瑶民在费孝通民族调查史记保护展示馆解说。 黄令妍 摄

  “费老为改变瑶山不合理行政区划所做出的贡献,使越来越多的瑶民得以走出大山开辟新天地,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最令当地瑶族民众敬佩和难忘。”金秀县六巷乡瑶族干部李锦说。

  2019年4月,金秀县脱贫摘帽。瑶民遵循费孝通不破坏大瑶山生态体系的理念,在林下种植八角、中草药等,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一项经济收入。其在考察时曾大篇幅描绘的瑶族歌舞民俗,今天则为瑶民带来可观旅游收入。

  如今,在金秀县六巷乡下古陈村曾经停放王同惠遗体的一块大石旁,村民建起王同惠纪念碑亭。记者看到,一束鲜花放在碑前。不远处费孝通民族调查史记保护展示馆的陈列,向到访者诉说一位伟大学者与大瑶山的深厚情谊。(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