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探访广西“活化石”民族新家园:“一步跨千年”迈入现代

发表时间:2022-11-24 16: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近日,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的朵努社区,多名身穿民族服饰的白裤瑶居民,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铜鼓敲击声,手持木棍模仿猴子跳舞。这是白裤瑶居民在庆典时常跳的舞蹈,又名“猴棍舞”。

  [解说]白裤瑶因男子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长久以来,深山之中的白裤瑶几乎与世隔绝,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民俗传统和文化。

  [解说]2017年6月,南丹县启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集中安置点项目。经过半年时间努力,建成里湖王尚、八圩社区、八圩瑶寨3个集中安置点。2018年春节前后,1.35万名白裤瑶民众陆续搬出大山,入住新居。

  [解说]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第一书记黎夏,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白裤瑶人,她表示,白裤瑶居民从深山之中走出,不少陋习与现代文明相冲突,这些都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去改变。朵努社区采用“积分制”的激励方式,逐渐将其引入现代社会。

  [同期]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第一书记 黎夏

  通过积分制的管理,引导他们(白裤瑶居民),在思想、行为上、生活习惯上,形成一个好的习惯,然后通过给他们记积分、发放奖票,他们可以拿这个奖票来我们超市,兑换想要的一些生活的物资。

  [解说]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社区居民逐步迈入现代生活,当地也在积极保留白裤瑶的传统文化和技艺。

  [解说]漫步在里湖王尚的朵努社区内,随处可见铜鼓、瑶王印、陀螺等白裤瑶元素图案。目前,朵努社区内设立了织绣坊、铜鼓制作坊、陀螺制作坊等5家非遗作坊,并组建非遗技艺表演队,组织白裤瑶民众表演铜鼓舞、打陀螺、唱瑶歌等特色节目,为其带来可观的收入。

  [同期]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第一书记 黎夏

  依托我们非常丰富的非遗资源,建(立)了系列的非遗作坊,把我们的(非遗)传承人引进,研发生产非遗文创品,(同时)可以作为这个非遗的传承学习基地,第二是我们组建我们的非遗展演队,学习我们的非遗节目和绝技,通过这个节目然后接待商演,让他们(白裤瑶居民)有收入的机会。

  [解说]今年26岁的黎秋忆于2018年搬入朵努社区,她自幼和母亲学习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如今,由黎秋忆组织成立的织绣坊不仅对外提供织布、粘膏染、蓝靛染等服务,还吸纳当地多名妇女参与织染劳动。

  [同期]瑶族服饰非遗传承人 黎秋忆

  把我们的这个非遗作坊做起来、发展起来,这样就带动我们的50多个妇女,在里面和我们一起就业。他们就是以计件的方式,拿(布料)回家去绣,我们就发放这个工资给他们。

  [解说]今年上半年,朵努社区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同比增速2%。朵努,在白裤瑶语言中指“越来越红火”。如今,白裤瑶民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这座位于山区的白裤瑶新家园,正逐步实现“一步跨千年”的生存蜕变。

  刘俊聪 韦国政 广西河池报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