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广西南宁武鸣区拓展文明实践 点缀城市文明底色

2025-11-18 15:50:40  来源:中新网广西
字号:

摘要提示:近年来,武鸣区采取阵地长效运转、效能常态发挥、关怀长伴群众的“三个常态新思路”,恒心服务、细心管理、为民惠民,在常态长效拓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引导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和自己的文明行为助力城市文明提升,以“聚水成涓”的文明实践点缀城市的文明底色。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8日电(林荣美 熊莉 方海仕 韦豪)“以前只在视频里看过,想不到今年在我们武鸣见到了,那个机器人听从指令跳舞真是太炫了!”虽已时隔数月,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下渌村学生韦明哲还是兴奋不已。今年暑假,一场文明实践活动为武鸣区孩子们带来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科普课。

图为武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气象科普志愿者面向学生开展气象研学活动。武鸣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武鸣区采取阵地长效运转、效能常态发挥、关怀长伴群众的“三个常态新思路”,恒心服务、细心管理、为民惠民,在常态长效拓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引导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和自己的文明行为助力城市文明提升,以“聚水成涓”的文明实践点缀城市的文明底色。

  持恒心,筑美好之城

  武鸣区已于2020年完成了城区、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全覆盖建设。但建好阵地只是前半篇文章,如何常态长效服务群众、助力城市文明提升,做好这重要的后半篇文章?

  武鸣区构建了横向到村镇田间地头、纵向到全天候时间的阵地长效运转机制,为群众提供长效的文明服务。因地制宜,将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市民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公共文体设施串联成“15分钟实践服务圈”,将各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点)触角延伸至学校、企业、农村直到田间地头、群众身边,满足群众文化、健身、研学等各项需要。

图为武鸣区为社区老年人们过集体生日。武鸣区委宣传部 供图

  讲细心,促有序之境

  “今年以来,不少新人在我们这里租用或购买壮族传统服饰,举行别具一格的壮族婚礼。”11月10日,武鸣区纳福彩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兰珍说。

  武鸣区传统婚俗流程包括接亲、送亲、成亲和回门等环节。武鸣区依托覃签纳福彩绣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学习+展示+情景体验”活动,该文明实践基地每年开设30多场壮族婚俗公益课堂,以沉浸式文化教育场景,倡导精简礼节、戒奢从简的文明理念,让群众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推动婚俗与移风易俗结合,如用壮族彩绣服饰、花轿替代豪华西式婚礼用品,降低婚庆成本。

  据了解,武鸣区在开展群众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精心拓展文明实践的服务城市效能,通过放心出行、舒心畅游、爱心公益、贴心宜居、省心操办、热心服务等实践,推动“六大文明行动”落地见效,引导群众以主人翁身份共同维护城市文明,让文明实践热度不减。

图为武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主题活动。武鸣区委宣传部 供图

  守初心,聚崇德之力

   今年以来,“我在文明村学非遗”“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在武鸣区热浪涌动,武鸣区以文明实践推广“乡土产业”,让生榨米粉、武鸣红糖、五色糯米饭等美食特产的制作得到进一步传承,也让文明实践“带”出更多经济效益。

  武鸣区坚持为民惠民理念,通过念活“123”数字,服务群众关注关心的内容,让文明实践服务于群众需求,努力打造文明崇德且活力充沛之城。

         今年,武鸣区在拓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也注重为助力经济发展,通过举办武鸣“三月三”“我在文明村学非遗”等实践活动,推广了武鸣区沃柑果汁、红糖奶茶、“三月三”等特产和文化品牌,2025年通过文明实践服务文旅旅游总消费逾500万元。(完)

【编辑:冯抒敏】
最新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