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十年制定20部地方性法规 治山治水治污治乱全覆盖
摘要提示:十年来,桂林市地方立法从零起步,累计制定地方性法规20部、修改1部,涵盖生态文明、历史文化、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逐步构建起具有桂林特色的法规体系,为推动桂林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6日电(莫伟雯)11月14日,桂林市地方立法工作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在广西桂林市召开。
据介绍,十年来,桂林市地方立法从零起步,累计制定地方性法规20部、修改1部,涵盖生态文明、历史文化、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逐步构建起具有桂林特色的法规体系,为推动桂林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桂林市已制定的20部地方性法规中,涉及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有11部,实现治山治水治污治乱全覆盖。针对漓江保护的立法,既关注全域,又聚焦重点。《桂林市青狮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规定》《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管源头”;《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管核心”;《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桂林市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规定》《桂林市禁止乱挖滥采砂石土矿产资源规定》《桂林市漓江洲岛滩涂保护规定》“管流域”、“管重点”,构筑了覆盖漓江全域的法治保障网络。
在立法机制上桂林市持续创新,实施“3+N”立法联动推进机制、“立法工作专班制”等一系列有效做法。特别是“3+N”立法联动推进机制,以该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市司法局为核心,联动N个相关部门,实现从法规立项、调研起草到审议修改的全过程协同,大幅提升了立法效率。
此外,桂林市积极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站点融合”,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着力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十年来,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征集立法意见建议6000多条。
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卉在该发布会上表示,展望未来,桂林市将从立法选题更加精准、立法机制更加健全、构建立法工作闭环、立法能力持续提升这四个方面深化立法工作。桂林市有关部门将建立“立法需求年度调研机制”,每年年初组织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调研,精准识别立法需求,确保立法项目紧扣发展实际和群众期盼,让立法选题更加精准;建立“立法专家智库”,聘请各领域专家参与立法工作;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强化AI赋能立法,运用大数据分析立法需求,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法规起草,提升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立法质量和效率。(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