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一管芦笙响苗乡 小店新韵促振兴
摘要提示:”2024年年中,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融水县)安太乡小桑村上屯的卷烟零售户杜庆仁,曾向融水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客户经理梁韫道出了自己的疑惑。作为融水县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制作传承人,杜庆仁一边经营店铺,一边坚守着自幼学习的芦笙制作技艺。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26日电(吴俊鹏 梁韫)“梁经理,我的店就在小桑村的苗族风情旅游区内,每天看着游客从门前走过,却很少有人进来。就连我这亲手制作的芦笙也知音难觅,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2024年年中,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融水县)安太乡小桑村上屯的卷烟零售户杜庆仁,曾向融水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客户经理梁韫道出了自己的疑惑。

图为杜庆仁的芦笙作坊(柳州市融水县烟草专卖局。吴俊鹏 摄
杜庆仁的小店位于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周边就是“石上人家”景区——奇石、云海、梯田与原始森林相映成趣,常年吸引众多游客。然而,尽管坐拥旅游热点,他的店铺却因经营粗放、商品陈列杂乱,再加上店内堆放了部分芦笙制作工具,整体形象不佳,导致游客很少驻足,消费意愿自然不高。
作为融水县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制作传承人,杜庆仁一边经营店铺,一边坚守着自幼学习的芦笙制作技艺。眼看周边民宿生意红火,自己精心制作的民族乐器芦笙却鲜有人问津,他心里十分着急。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融水县烟草专卖局依据助力卷烟零售户经营“一户一策”的经营提升方案,迅速展开精准帮扶,帮助其开启一场“店面改造、经营提升、文化赋能”的综合升级。

图为杜庆仁制作的芦笙“成品”。梁韫 摄
在店面改造方面,协助杜庆仁重新规划店内空间,明确划分出一楼商品陈列区、二楼芦笙制作展示区及游客观赏体验区。通过货架重组、明码标价、特色陈列等方式,店铺变得既整洁规范,又充分凸显苗族文化特色。同时,帮助他建立库存台账,实行“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方法,有效减少了商品积压和资金占用。
在经营提升方面,每月定期帮助杜庆仁分析经营数据,指导其根据游客消费习惯调整商品结构,增加旅游特产和文创产品的比重。
在文化赋能方面,依托杜庆仁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协助他拍摄芦笙制作过程的短视频,通过抖音、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宣传。同时,杜庆仁也积极联系当地文旅部门,申请将店铺纳入苗族文化体验点,推荐旅游团队前来参观体验。

图为杜庆仁制作芦笙的作坊。 唐腾 摄
多措并举之下,杜庆仁的店铺焕发出新的生机。仅一年时间,月均营业额较改造前增长了2倍,他制作的芦笙不仅畅销本地,还远销贵州、广东等其他省份。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的儿子也主动学习芦笙制作技艺,并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当地的苗族文化。
店铺经营稳定了,手艺传承的路径也拓宽了,杜庆仁的故事,已成为苗乡众多振兴故事中生动的一章。据悉,融水烟草正聚焦于打造更多这样的特色终端、非遗工坊,让更多零售户能依托自身特色,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

图为辖区客户经理(右一)梁韫正在和杜庆仁沟通芦笙制作工艺。吴俊鹏 摄
一管芦笙,两声传承。杜庆仁既守住了祖辈的手艺,又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如今,他的小店已成为游客体验苗族文化的一扇窗口,人们在这里感受古老技艺的魅力,也将苗乡的回响与振兴的故事传递到远方。(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