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山水间的红色印记!跟着电视剧《阵地》游桂林

2025-09-30 16:26:0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字号:

摘要提示:来源: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日前

  电视剧《阵地》正在央视热播

  以1938—1944年

  桂林文化抗战岁月为背景

  生动重现了夏衍、郭沫若等文化名人

  以笔为枪、以文铸魂的抗战故事🖊️

  广西云-广西日报推出主题策划

  《跟着电视剧〈阵地〉游桂林》

  带领大家循着《阵地》取景地

  感受桂林抗战文化城那些

  独属的抗战记忆与热血岁月

  向抗战时期的革命先辈致敬!✊

  ↓↓↓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1938年10月

  日寇占领武汉

  山河破碎,局势危急

  随着战局的变化

  党中央决定在桂林、重庆等地

  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等机构

  1938年11月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成立

  它集八路军、中共中央南方局、

  新四军驻桂林机构职能于一身

  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国统区

  开展抗日工作的重要堡垒

  办事处租用“万祥醩坊”

  并在城北铁路旁的路莫村

  (今灵川县定江镇路西村)

  以及漓江边的金家村等地

  租用部分民房作为办事处的

  军需物资转运站、电台室、救亡室等

  📍广西省立艺术馆

  1944年

  正值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

  以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瞿白音等

  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戏剧家

  号召上千名文艺工作者齐聚桂林

  举办西南剧展

  一场激发爱国热情

  凝聚奋进力量的戏剧盛事

  在广西省立艺术馆开幕

  他们以戏剧为武器,以舞台为战场

  用87部剧目、170多场演出

  奏响了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时代强音

  📍救亡日报社旧址

  《救亡日报》是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创办的报纸📰

  几经辗转于1939年1月在桂林复刊

  成为当时抗战大后方的重要舆论阵地之一

  郭沫若任社长

  夏衍任主编并撰写了

  大部分社论和时评

  《救亡日报》主要宣传民主、

  团结、抗战、进步思想

  精辟分析战局

  真实报道战况

  反映民众抗日心声

  为推进全民族抗日救亡

  起到了宣传鼓舞作用

  📍桂林七星岩

  1938年

  新安旅行团利用桂林七星岩

  这个天然的防空洞挂起黑板

  开启了赫赫有名的“岩洞教育”

  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一支抗日救亡的团体

  其成员都是少年儿童

  以江苏淮安县新安小学

  学生为骨干组成

  他们徒步旅行大半个中国

  从东到西,又从西到南

  他们书写的📖

  “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的标语

  至今仍保留在岩洞石壁上

  📍独秀峰·王城景区

  抗战时期

  广西省政府办公地

  曾设立于靖江王城内

  这里是当时的行政中枢

  不仅如此

  独秀峰因地处桂林城中心

  海拔虽不算高

  却能俯瞰全城街巷与周边地貌

  成为天然的“空中预警哨”

  在桂林保卫战期间

  日军多次对桂林实施空袭

  独秀峰顶的警报曾无数次划破长空

  为百姓争取到宝贵的避难时间

  也为守城将士传递着敌情信号

  成为连接军民、抵御空袭的重要纽带

  如今,那些留存下来的

  抗战时期修筑的碉堡

  静静见证那段烽火历史

  除了剧中出现的景点

  桂林还有这些文化抗战景点

  值得打卡

  👇👇👇

  呈现抗战时期文化名人们汇聚桂林、

  以笔为枪的文化救亡史诗——

  📍桂林抗战文化名人博物馆

  中美两国共同的抗战记忆——

  📍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

  桂林保卫战西线的主战场——

  📍骝马山

  地下暗河曾运输抗战物资

  被誉为“天然军事要塞”——

  📍桂林漓江冠岩景区

  存载桂林当地村民

  自发与日寇激战的厚重史实——

  📍遇龙桥“抗战胜利碑”

  🎬🎬🎬

  在电视剧《阵地》的镜头之下

  展现的不仅是桂林美丽的景色

  更是一个民族

  在抗战中坚守的文脉与风骨

  这座城市镌刻的红色记忆

  还有更多在等待着被探寻和发现🔥

  来源: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冯抒敏】
最新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